教師外出考察報告

XX年12月15日至12月24日,我們名師考察團一行46人,在xx院長、xx老師和xx老師的帶領下,在江蘇、上海參觀考察了七所國小並聆聽了相關講座。10天的學習考察,所見所聞頗多,感受良多,我將從以下三點談談這次考察帶給我的啟示。

一、觀察與感受

感受一:專家引領,理論提升

我們有幸聆聽了四位專家的專題講座,這些講座分別是:《回歸普適與樸素:基礎教育教學創新的品質》、《“辦好學前教育”的實踐解讀》、《國小教學專業標準的制定與解讀》和《平靜中做教改》,每位專家的講座內容都不同,內容豐富,理念超前,可以說是對我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一次洗禮與提升,使我受益匪淺。印象深刻的是楊啟亮教授《回歸普適與樸素:基礎教育教學創新的品質》的報告。楊教授從“為什麼要主張四個方面回歸普適與樸素”、“教育的目的”、“課程的困惑”和“方法的思考”等四個方面對基礎教育的問題進行了精闢的剖析。

楊教授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樸素,他指出:“朴,就是未經雕琢的意思。素,原樣,是什麼就是什麼,原汁原味。”“普適,是普遍合適。”基礎教育創新的品質應當是普適與樸素。但是當前社會存在著浮躁、浮華的現象,存在著一定的形式主義,這勢必對教育產生嚴重的影響。

接著楊教授講到了教育的目的,即基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他指出,基礎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礎,是培養適應社會、自食其力、能負起社會責任的普通勞動者,基礎教育要以人為本,要關注全體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

在談到課程的困惑這一問題,楊教授說,當前中國的基礎教育考業負擔非常嚴重,有句話影響深遠:“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恰恰這句話讓孩子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產生很多學生自殺的現象。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產生如此多的因為壓力無法承擔學習壓力而自殺的現象。這種教育甚至讓學生連基本的體育課業也讓步了,忽視了學生的健康,導致學生身體體能下降,一些高校連3000米、5000米長跑也取消了,這不得不說是個悲哀。

最後,楊教授談到了回歸普適和樸素的方法。一是要慎言創新。二教法是最樸素和普適的一種方法。三合適的方法,順其自然就好!——教學自然、兒童自然、教師自然。

普普通通的實例、樸實無華的言語、獨特的見解,讓我們見識了一位與眾不同的教育家。也留給我諸多的思考:1、教育要均衡,要關注弱勢群體;2、切實減輕孩子的考業負擔勢在必行;3、教育要回歸自然。

然而,反觀當前,基礎教育的浮躁、浮華、形式主義,這一切的一切,是誰造成的?作為一線老師,很多事情的改變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例如,名校的打造,一考定終身的體制等問題。只要聯考這根指揮棒還在,那么,各級部門勢必會組織各種篩選的考試;一有考試,勢必排名排序;為了名次,教師勢必想盡一切辦法。那么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就很難落到實處了。

作為我,或許我能做的,就是讓我的課堂自然、樸實、普適,讓我的學生享受課堂的自然、樂趣、幸福,愛上學習。

感受二:特色鮮明、底蘊深厚。我們考察的7所學校歷史悠久,有的屬於百年老校。風風雨雨百年中,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一代又一代的老師,一任又一任的校長,他們不斷傳承和提煉,走出了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的辦學之路。南京夫子廟國小的“夫子”文化,學校的一切活動、課程都是基於孔子文化而形成的,而且挖掘的很深入、很全面、很細緻。我最感興趣的是“開筆禮”,一年級入學就到學校對面的大成殿舉行“開筆禮”,穿上漢服、寫人字、點硃砂、撞鐘,隆重的儀式讓孩子們一入學就浸潤在夫子文化中。長江路國小倡導“和諧教育”,以著名特級教師王蘭、劉軍為代表的優秀教師群體以“愛職業、愛兒童”為職業精神,營造和諧校園、構建和諧課程、實施和諧管理、打造和諧文化,讓師生在充滿智慧的校園中和諧共生。蘇州市金閶新城實驗國小推行和合教育,傳承與發揚以“和”為根基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學為樂、和為貴”為校訓,打造出了自己的教育科研特色。上海日新實驗國小以“為學生的一生髮展奠基”為辦學宗旨,全麵塑造有國際視野背景、身心健康活潑、有豐富創造力、有責任心的、有一定英語交流能力的、具有今日和未來幸福生活能力的兒童,成為一所社會廣泛認同的好學校。

感受三:環境優美,育人有方。我們考察的學校都比較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放大校園文化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著力打造優美和諧校園。走進夫子廟國小,整個校園呈明清建築風格,雕梁花窗,飛檐出甍,鬧中取靜,古樸清幽。行走在校園之中,無處不感到一股濃郁的孔夫子文化氛圍,進門處的小景觀題名為“亦樂泉”;升旗台前刻著大大的八個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操場中央豎立著巨大的孔子對著學生授課的雕像;操場的圍欄上雕著三個大字“仁”、“禮”、“信”;雪白的牆壁上排著一大塊長竹簡,上面雕著“星星論語”;每個教室門口的班牌上都會寫有一句孔子的名言佳句……就從校園文化來看,可以說處處皆有文化,處處皆有內涵。漫步在蘇州金閶新城實驗國小的校園,處處都能感受到一種“和合”的氛圍。文化牆上是“踢好球、讀好書、做好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標語。教學樓里,展示本地風土人情的文化標牌和師生各類活動畫面、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在教學樓醒目的牆壁上。與其相呼應的,是樓道內安全警示語、溫馨提示語、教育引導語,細心和關愛無處不在。而教室內的“名人名言佳句、古詩美文”標牌則催人奮進,發人深省。詩情畫意的綜合樓里,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繪畫作品,一件件溫馨、貼心的裝飾品。校園兩側的花壇旁,像詩一般的提示語讓人在賞心悅目的同時,多了一份環保意識。而踏進日新的校園,我更感受了一個“新”字。校園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藝術氣息,過道兩邊是學生的作品,有記憶畫、油畫、剪紙等等;拾階而上,樓道也掛著一張張校園活動和教研活動相片。教室里也布置得精緻有序,儘可能利用地方陳列孩子們的作品。每一間房、每一面牆、每一根柱、每一個景點都成為育人的場所,時時充盈雅致、處處陶冶情操,讓學生耳聞目睹受教育、時時處處受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