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報告

(四)突出重點,全力推進。一是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主要抓好了競爭上崗和簽訂聘用契約兩個關口。針對事業單位普遍存在參照黨政幹部管理的單一模式,以及職務、身份終身制和人員能進難出等問題,重點實施了“雙聘制”,即對單位領導或中層幹部職位實行“公開競職”的聘任契約制,對一般崗位實行“公開競崗、雙向選擇”的聘用契約制,將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全部納入契約管理,員工與單位的人事關係成為符合市場經濟準則的“雙方協商,按需聘用”的契約關係。二是分類管理。因事設崗,以崗定員。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員職務等級管理制,共分為五級,即:二級職員(正),二級職員(副);三級職員(正),三級職員(副);四級職員(正),四級職員(副);五級職員;六級職員。不同事業單位職員職務最高等級的設定,由其行業主管部門核定後,報政府人事部門批准。職員職務等級實行結構比例控制,其結構比例由政府人事部門確定。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分開,對工人實行崗位等級聘用制。三是分配製度改革。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工資標準,實行工資總額包乾,在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70%,活的部分為30%;差額撥款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工資政策和工資標準執行,實行工資總額包乾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並可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在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活的部分為40%。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可以按照國家制定的工資制度和工資標準執行,其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可選擇60%:40%到50%:50%,有條件的積極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指標掛鈎辦法,也可以實行企業化管理和企業工資制度,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其二對不同類型人員實行不同的分配政策。專業技術人員分為職務等級工資制、職務崗位工資制、藝術結構工資制、體育津貼獎金制,其中職務工資為固定部分,津貼或崗位津貼為活的部分。管理人員實行職員職務等級工資,分為職員職務工資(固定部分)和崗位目標管理津貼(活的部分)兩部分。工人分為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兩大類,技術工人實行技術等級工資制,分為技術等級工資(固定的部分),崗位津貼(活的部分);普通工人實行等級工資制,分為等級工資(固定部分)和津貼(活的部分)。無論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工資活的部分均按照工作條件、工作量、崗位性質、奉獻大小確定,並建立了正常的增資機制。其三對不同的效績實行不同的分配形式,將國家財政支持變為對項目的支持,對優秀人才給予重獎。主要有提高人才崗位津貼,對兩院院士等不同的人才由市財政每月給予8000元、3000元、1000元的崗位津貼;妥善安置配偶子女;享受醫療待遇;建立高級人才療養制度;提高退休待遇和獎勵有重大貢獻的離退休人員。同時,對一些重要崗位,重慶市鼓勵試行年薪制。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創造性。目前,重慶市已有6000多個單位進行了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四是抓住難點突破。養老保險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頸”問題,是疏通“出口”的關鍵因素。重慶市在養老保險方面主要堅持“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人事、保障、財政、編制四部門發文對改制為企業和分流出去的人員統一納入養老保險,即離開事業單位的全部入保,留下的暫不入保。五是堅持內部消化為主,採取六條途徑予以妥善安置。(1)正常退休。凡改革時,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除副高職稱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可按有關規定辦理延長退休,其餘的一律退休;(2)提前退休。改革時,財政撥款和部分撥款的事業單位(不含參加了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年滿50周歲、女性工人年滿45周歲且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齡)滿20年,或者工作年限滿30年的工作人員,可按有關政策辦理提前退休,但市管幹部和副高級及其以上職稱者除外。高溫、高空等特種行業人員,可再提前5年。提前退休人員享受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其經費來源渠道不變。(3)提前離崗。改革時,接近法定退休年齡(不超過3年)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原則上都應提前離崗,但市管理幹部和副高級以其以上職稱者除外。其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提前離崗年齡可再放寬2年。提前離崗人員不占事業單位編制,不晉升職員職務和技術職稱,其工齡連續計算,工資福利待遇同在職人員相同,經費按原來渠道解決。(4)辭職辭退。經單位批准辭職的,可由單位視財力狀況,酌情給予一次性的補助費。被辭退人員符合領取辭退費條件的,由辭退單位按規定標準發放辭退費。(5)自謀職業或進入企業。凡自謀職業的人員創辦科技、經濟實體,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