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考察報告及改版構想

外出考察報告及改版構想 

報告核心: 

辦報或改版需要一定的條件,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是辦報或改版成功的基礎;《經濟導報》及《江蘇經濟報》在某些方面的探索思路可供我們借鑑;儘管與之相比,我們有一些不利因素,但在很多方面,我們擁有比他們更多、更好的條件;主報應以“當日新聞深度化”為主進行改革;新辦周刊應以生活服務類為主,凸現“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

XX年年5月29日至6月3日,我隨報社謀劃組一行到濟南、南京對《經濟導報》和《江蘇經濟報》進行了學習考察,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在探索中發展 

《經濟導報》和《江蘇經濟報》與我報及絕大多數省份的經濟報相似,都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當時,正值改革開放轟轟烈烈的時候,政府部門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整個社會對經濟信息的需求空前高漲,而黨報及行業報紙尚未轉變思路,依然以工作報導為主,無法滿足人們對經濟信息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地經濟類報紙應運而生,並迎來了一段上升時期,從“小報”變為“大報”,從周報變為日報。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九十年代,晚報、都市報迅速崛起,以更加實用、更加可讀的內容在很短時間內占領了市場,並不斷增加經濟信息的含量,使經濟類報紙進入了艱難時期。此時,經濟類報紙不是積極設法提升質量,通過更加吸引人的內容爭奪市場份額,而是“另闢蹊徑”,緊緊抱住政府部門及行業機構的“大腿”,希望過上“寄生”生活。當逐漸遠離了市場,而又根本不可能取代各地黨委機關報地位的尷尬處境落到頭上的時候,經濟類報紙便進入了邊緣化時期。此時,屋漏偏逢連陰雨,報刊治理整頓政策的出台,促使政府部門將經濟報“一腳踢開”,在觀念、人員、機制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經濟報倉促“下海”,自尋出路,進入了艱難時期。 

面對這種“艱難”處境,各地經濟報作了很多嘗試和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績。 

《山東經濟日報》XX年更名為《經濟導報》,試圖使自己從一張地區性報紙轉變為區域性報紙,並改變機關報辦報模式,向市場化邁進。儘管事後《山東商報》的成功證明了這一定位的正確性,但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經濟導報》終究沒有邁進市場的門檻。無奈之下,《經濟導報》改出新經濟周刊、新生活周刊和前哨證券周刊,同樣是由於資金原因,運作數月後,除前哨證券周刊略有盈餘外,其它兩個周刊都每況愈下。XX年,《經濟導報》將新生活、新經濟兩個周刊合二為一,主攻財經,主攻高端市場,經過兩三年的調整,虧損逐漸減少。XX年,《經濟導報》推出以休閒益智為主要內容的文摘周刊——他+她周刊,迅速打開了零售市場,發行量突飛猛進。XX年,收購《家庭生活報》,並更名為《新晨報》,解決了《他+她周刊》的刊號問題。目前,《經濟導報》已形成主報(周三刊,每期12版)、《新晨報》和娛商網三個利潤中心。 

和《經濟導報》開辦“齊魯工商”、“質量線上”、“臨沂商城”等協作版面一樣,1984年創刊的《江蘇經濟報》也把協作辦版視為一條財路,與稅務、工商等多個廳局、地市合辦專刊、專版,用這種手段促經營、促發行。XX年,《江蘇經濟報》創辦了《精品購物導刊》、《金周刊》等,通過細分市場去占領市場,選擇都市強勢消費群體(如白領、成功人士、經營者等)及影響消費的人群(如學生、年輕人)作為終端讀者,錯開了南京市場同質化的報業競爭。在內容上,以生活服務為主,著力提供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實用到位的服務信息,不僅如此,通過表現形式的出新(如消費新聞、體驗式報導、編排方式等),使讀者更易於接受廣告主的訴求。通過不斷加強策劃,確立了 “消費專家嚮導”的概念。在推廣上,通過飛機、商務大巴、高檔場館、公寓寫字樓等固定場所的贈閱及在零售市場上的投放,產生了不錯的影響。XX年,在《金周刊》的基礎上,創辦了新銳財富雜誌《蘇商》,每期發行5萬份(其中訂閱7600份,零售一部分,其餘贈閱),在蘇商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除了以廣告經營為主,《經濟導報》和《江蘇經濟報》都藉助自身品牌和影響力,推出了“年度財經風雲榜”、“年度最佳企業公民”、“著名企業領袖峰會”、“ 十大經濟新聞”、 “品牌戰略和國際化”、“新蘇商高層評選”、“風雲蘇商人物”、“中小企業論壇”等活動,並將這些活動視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二、在發展中尋找亮點 

《經濟導報》的亮點主要是《新晨報》(其前身為《他+她周刊》、《家庭生活報》、《天下財富周刊》,XX年年,三報合一,形成了《新晨報》),每周一、四出版,四開24版。辦刊初衷就是想辦一份能掙錢的文摘周刊。當初,原本想做財經類文摘,但市場調查後,決定追求“讀者的最大公約數”,放棄了這個想法,轉做新聞文摘。內容涉及時政、軍事、外交、財經、法制、情感、娛樂、時尚生活等方面。每篇稿件的處理都以讀者願不願讀作為取捨標準。將頭版作為經營重點,精心選擇頭條、標題導讀和最有特色的美女大照片。由於以零售為主,開始時,報社工作人員全部上街向讀者、商販推銷、贈閱,然後,根據報攤反饋情況對版面進行改進。目前,編輯部共有13人,其中文字編輯7人;主要通過批發商向報攤推廣,每期實際銷售量為3萬份左右;廣告主要由廣告公司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