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出版業考察報告

3月11日至12日,我們一行三人考察組,重點走訪了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和廣州出版社。通過考察,我們對目前傳媒出版社的現狀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總的來說開闊了眼界,樹立了信心,解決了一些理念層面的問題,也了解了一些具體的操作辦法。二天的行程,收穫不小,三家出版社的申辦經驗、申辦特點和經營狀況,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現分別簡要報告如下——

一、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一)申辦特點

報業集團成立後單獨提出申辦。

(二)申辦背景

深圳報業集團由原來的深圳特區報報業集團和深圳商報報業集團合併組建,出於最佳化產業結構的需要,XX年6月,集團領導提出申辦一家出版社,當時面臨的嚴峻情況是,深圳作為一個副省級城市,已破例擁有一家綜合性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加之新聞出版總署對傳媒出版社控制非常之嚴,再增批出版社的可能性不大;與深報集團同時提出申請的報業集團還有新華日報報業集團、大眾日報報業集團等知名出版集團,競爭異常激烈。最後審批下來的僅深報集團一家。

(三)申辦優勢

1、政策優勢。深報集團當年是全國首批文化體制試點單位。

2、地域優勢。深圳屬副省級城市、全國第一個經濟特區。

3、經濟優勢。集團雄厚的經濟實力,年營業收入達20億元。

4、領導優勢。申辦出版社一開始就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除此以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時任中宣部部長的丁關根、出版總署副署長柳斌杰等均多次考察過深報集團,對集團雄厚的經濟實力與社會影響力比較了解。

(四)申辦時間

XX年6月開始提出申辦出版社,XX年申辦成功。

(五)申辦過程

集團自XX年6月正式啟動申辦項目,最初劃撥申辦費13萬元,由集團一位主要負責人牽頭,劉美賢總編具體負責。7月遞交申辦報告,很快得到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的審批。8月起,先後11次上京請示和協調。期間,主要是找中宣部部長丁關根、中宣部主管副部長李叢軍和出版總署署長石宗源、總署分管副署長和總署圖書室室長等。XX年2月,總署正式下文同意建立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全企業性質(該社也成為全國出版業首家按企業標準批建的出版社),獨立法人。檔案規定出版社為綜合性出版社,主營業務為五個方面,即:新聞、文化、經濟、管理、時政。

(六)經營狀況

深報集團出版社建立後,屬集團下屬二級企業,核編20人,主要來自報業集團,集團規定出版社領導必須具有副高以上職稱。集團下撥開辦費為800萬元,辦公場地400平方米,要求第二年起開始盈利。但當我們兩次試探性地詢問出版社經營狀況時,曠社長和劉總編均諱莫如深,估計出版社創辦至今的經營狀況不佳,沒有盈利甚至可能處於虧損狀態。

二、南方日報出版社

(一)申辦特點

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同時申辦。

(二)申辦背景及過程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成立於1998年,籌備成立集團時,就同時向出版總署提出創建南方日報出版社的申請。5月份集團成立了5人小組負責申辦工作,11月正式遞交報告,兩個月後得到總署批覆。當年同時成立出版社的報業集團全國僅經濟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等5家。

(三)申辦優勢

1、人才優勢。當時集團擁有高級編審15人,主任記者、主任編輯80多人;

2、信息優勢。集團主報《南方日報》連續13年居全國省委機關報發行量第一;《南方周末》享譽全國,信息資源十分豐富。

3、印刷優勢。集團印刷基地除自己的系列報刊外,另接印外報外刊170餘家,承印能力強大。

4、發行優勢。集團擁有自己遍布全國各地的自辦發行網路,發行隊伍精良。

除以上具備的申辦優勢外,領導重視也是出版社一次申辦成功的關鍵所在。申辦之初,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謝非曾多次陪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等中央領導視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並當面代表省委提出創辦南方日報出版社的想法,得到丁關根部長的首肯。

(四)出版定位

南方日報出版社一創立就是全民企事性質,獨立法人,財務由集團託管。出版範圍是經濟、文化、報紙文章結集等。

(五)經營經驗

1、經營範圍不能太雜,要儘可能專一。南方日報出版社開始分新聞、經管、文化、生活4條產品線。在經營過程中,逐漸發現新聞類圖書最好做,生活類圖書最難做,後來就主動放棄生活類圖書的選題。

2、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爭取盈利。集團在成立出版社時曾表示不以盈利為目的,但事實上作為企業不盈利是不現實的。近10年來,儘管編輯的一部分圖書只能持平甚至虧損,但總的經營狀況還是不錯的,近兩年年利潤可達300萬元。除上交集團部分外,出版社現有盈餘資產已高達近900餘萬元。

3、傳媒出版社利用集團的新聞資源很重要。南方日報出版社近年來就一直緊緊抓住《南方日報》的辦報立場(簡稱“南方立場”)和《南方周末》的時事評論(簡稱“南都評論”)策劃選題。該社出版的“傳媒系列”叢書已成為一條生產主線,在全國傳媒界影響較大。

4、緊抓熱點,打造本社製造品牌。除新聞類圖書外,該社在經管類圖書選題中也編輯過一些非常熱門的暢銷書。如《中國巴非特》,定價78元,重印近10次,盈利達2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