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發言稿: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培養和教育

張老師,各位家長朋友大家好。

我是梁雲姝的家長,首先感謝張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與在座的各位一起探討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的問題。其實,梁雲姝在學習和班級各方面工作中能保持一個相對好的狀態,離不開各科老師的關注,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傾心付出。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相對出色的人才。今天我只跟大家探討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孩子讀書寫作方面的習慣。

記得上一次來開家長會,散會的時候有位家長問我說,你就是梁雲姝的媽媽嗎,梁雲姝的作文寫的很好,你是怎么教她的。當時我就感覺有點慚愧,其實梁雲姝的作文寫的並不算好,但,今天在這裡,我還是願意就對她寫作文的一些指導方法問題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從一開始上學的時候,我就引導她多讀書,我覺得不閱讀的孩子就像一扇房子沒有窗戶,陽光射不進來。讀書和不讀書的孩子,他的人生軌跡是完全不同的。好在,我的孩子比較喜歡讀書,我也特別喜歡幫她買一些符合她年齡特點又有良好影響的書籍,梁雲姝非常喜歡兒童作家楊紅櫻、湯素蘭、伍美珍,以及曹文軒的作品,凡是他們出版的書,她都及時買下來一睹為快,幾年下來,孩子的書櫃已經滿滿的,她讀的書已經有上百本。另外因為我是國中語文老師,所以我也讓她讀一些中學生要讀的國內外文學名著,比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湯姆叔叔的小屋》《老人與海》《愛的教育》之類的作品,雖然對她來說內容有些深奧,但我認為看一本好書,就好象跟一個偉大的人在面對面的談話,會讓孩子的思想更加深刻心靈更加清澈。另外,我覺得府新國小確實是一座書香校園,很重視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每次放寒暑假的時候,學校都會給各個年級的孩子精心推薦幾部假期里閱讀的文學作品,這樣的機會我從來不會錯過,每次學校推薦的課外書,我都會讓孩子及時去買來讀一讀。並且每次讀書的時候,我都讓孩子拿著筆,把書中一些好的詞語或者句子畫出來,記在腦子裡,不能讓讀書流於形式,只看個故事看個笑話,要從中學習優秀的寫作語言和方法。慢慢的讀的書多了,腦子裡的積累也多了,好的詞語和句子也多了。這樣,她寫作文的時候偶爾就能用上一些比較好的成語或句子,使她的作文能增點色彩。

第二,我要求孩子必須多寫作,這方面的教育,我堅持了三年。

孩子從幼稚園跨入府新國小上一年級的那天開始,我就給她規定,每個周必須要寫一篇日記或者作文。我在網上給她開通了qq空間,所有她寫的文字,我都給她打出來,保存在空間日誌里。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她還不會寫幾個字,那么就以拼音來代替,或者她口述,我給她打字。三年以來,我一直這樣堅持著,不管作業怎么多,不管多么想出去玩,每周一篇作文的習慣決不能改,漏掉的下個周必須補上去。一二年級的時候還可以,三年級以後基本上語文老師每個周末都會布置寫一篇作文,我就不給她增加負擔,以免產生逆反的情緒,所以我規定把老師布置的作文寫好就算完成本周的任務。這樣,從她一年級開始到三年級結束,在她的空間日誌里,已經有一百多篇作文。有時她看著網友瀏覽自己文章並寫下評論,也有一種小小的滿足感。

第三,我認為滿足她的成就感,激起寫作興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給她投稿。三年級,她報名參加威海晚報小記者活動,雖然小記者沒什麼具體的活動,但小記者的文章卻可以在報紙上優先發表。因此,我就陸續幫她修改一些以前寫過的像樣的作文,向報社投稿。五月份她的第一篇作文《春天的詩》在威海晚報上發表的時候,孩子非常興奮,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半年下來,在威海晚報上共發表作文十篇左右。這些對孩子來說,不但有成就感,也是一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梁雲姝經常說班上很多同學的作文寫的很好,老師經常表揚,其實我覺得家長如果注意幫助孩子積累,幫助孩子投投稿,讓孩子享受一下作品變成鉛字見諸報端的成就感並不是很難。

第四,我想談談如何具體指導孩子寫作文。偶爾會有朋友這樣問我,該怎么指導孩子寫作文,孩子寫出來的文字太平淡,就像記流水賬。其實我也有同樣的困惑,每當孩子問我媽媽這個作文怎么寫,說實話我一時也不能馬上給她一個具體的思路,寫作,畢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固定模式的東西,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風格。但給她一些方法的引導也是必要的,每當這個時候,我會幫她找出類似的課文,或者在網上查找一些相同題目的學生作文來給她作參考。當然,我不是讓她照搬照抄別人的語言。我要讓她學習別人好的寫作思路和結構。找到一篇優秀文章後,我會讓她讀一遍,然後關掉電腦讓她分析給我聽,別人的作文是按照怎么樣的思路來寫的,比如第一段寫什麼,第二段寫什麼,結尾寫什麼。學習了別人良好的結構設計,就好比心中有了骨頭架子,再想一想用怎樣的語言或示例去添血加肉,讓文章變得豐滿起來。長此以往,慢慢的孩子在心裡對許多類型的作文題目也漸漸有了一些框架結構的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