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的總結報告

根據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整體部署,在院機關黨委的具體領導下,文史支部在黨員中進行廣泛動員,組織黨員系統學習科學發展觀,開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的大討論,並深入調查研究,認真查找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順利地完成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的工作任務。

廣泛動員,組織黨員系統學習科學發展觀

文史支部傳達了院黨委下發的《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和院黨委書記、院長宋林飛同志在召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所作的動員報告,向全體黨員進行廣泛深入的動員,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具體了解了我院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步驟和方法。從5月9日起,支部所屬黨員開始全面系統地學習科學發展觀。根據科研人員自學能力強、文化素質和理論水平較高等實際情況,支部採取以黨員自學為主,支部交流討論為輔的辦法,並把黨員學習和職工學習緊密結合起來。

支部布置黨員重點學習《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並在黨員和職工中進行討論和交流。通過學習,大家較為全面地掌握了科學發展觀的要義、實質、核心、基本要求和實現途徑,清楚地認識到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意義,這就為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打下初步基礎。

與此同時,根據院機關黨委的安排,支部還把學習科學發展觀與我院“讀書節”活動結合起來,號召黨員和職工提交1篇以上的讀書報告或讀書心得。目前,歷史所、文學所共提交了14篇讀書報告和讀書心得。

此外,我支部黨員還在院外積極參加學習和宣傳科學發展觀的活動。書記姜建同志、黨員王健同志還到省委黨校進行為期20天脫產學習,全面系統地學習科學發展觀。支部委員楊穎奇同志應寧海街道居委會的邀請作了關於科學發展觀的專題報告,獲得普遍好評。

開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的大討論

為了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並隆重紀念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和改革開放30周年,從5月中旬開始,支部組織黨員先後舉辦兩次專題討論會,並由歷史、文學兩所分別舉行座談會,開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的大討論。

大家高度評價1978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認為它是我們黨繼延安整風之後又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廣大幹部和民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使中國逐步走出十年浩劫留下的困局,為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財富。大家還充分肯定改革開放30年來所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同時也實事求是地指出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失誤和不足。

大家充分意識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明確必須深入解放思想,才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的科學發展。歷史證明,沒有解放思想,我國就不可能持續快速發展起來,就不可能取得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樣,我們只有繼續深入解放思想,才能很好地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斷推動改革開放事業的科學發展,不斷開創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新局面。

大家圍繞如何“深入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深入解放思想就是把科學發展觀作為解放思想的標準,把全黨的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在轉變觀念中明確發展方向,切實解決好“為誰發展、怎樣發展、實現什麼樣發展”等問題。深入解放思想,就是要全面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凡是不符合、不利於落實的科學發展觀的一切觀念、理論、體制、機制、政策和措施,都應當突破,逐步地消除和克服。

有些同志指出,深入解放思想應繼續擺脫三個方面思想束縛:一是進一步擺脫某些殘存的“左”的思想束縛,二是從一些“洋教條”主義解放出來,三是需要從這30年改革開放形成的已有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有的同志認為,深入解放思想必須注意三點:一要繼續破除迷信,反對本本主義。不僅要反對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理解,也要反對洋教條、反對食洋不化;二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鼓勵大膽探索、實驗和創新。三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堅持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查找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開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大討論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在我院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文史支部與歷史、文學兩所分別開展實際調研和自查,認真查找我院發展中由於不盡符合科學發展觀而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為下一階段工作奠定基礎。

大家認為,近十年來是我院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發展,職工生活也有較大改善,在努力實現建成第一流地方社科院與成為省委省政府智囊團和思想庫這一宏大目標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是,毋庸諱言,我院在實際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不盡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 科研成果評價體系上亟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