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契約

根據需要,經雙方協商,可以對本契約進行補充或修改。修改或補充的條款以書面形式經雙方授權代表簽字後,即成為本契約的組成部分,與本契約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四條 文 字

本契約用中英文寫成,中英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年____月____日

勞動契約與勞務契約的區別:

勞動契約與勞務契約是極易混淆的兩種契約,兩者都是以人的勞動為給付標的的契約。勞動契約依勞動法第16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係,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定”。而勞務契約通常意義上是指僱傭契約。兩者有一定的區別:

(1)主體資格不同。勞動契約的主體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契約的主體不能同時都是自然人;勞務契約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也可以是公民與法人、組織。

(2)主體性質及其關係不同。勞動契約的雙方主體間不僅存在財產關係即經濟關係,還存在著人身關係,即行政隸屬關係。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章制度等,成為用人單位的內部職工。但勞務契約的雙方主體之間只存在財產關係,即經濟關係,彼此之間無從屬性,不存在行政隸屬關係,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

(3)主體的待遇不同。勞動關係中的勞動者除獲得工資報酬外,還有保險、福利待遇等;而勞務關係中的自然人,一般只獲得勞動報酬。

(4)報酬的性質不同。因勞動契約的履行而產生的勞動報酬,具有分配性質,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不完全和不直接隨市場供求情況變動,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為一種持續、定期的工資支付;因勞務契約而取得的勞動報酬,按等價有償的市場原則支付,完全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是商品價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價格是與市場的變化直接聯繫的。

(5)用人單位的義務不同。勞動契約的履行貫穿著國家的干預,為了保護勞動者, 《勞動法》給用人單位強制性地規定了許多義務,如必須為勞動者交納社會保險、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等,這些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不得協商變更。勞務契約的僱主一般沒有上述義務,當然雙方可以約定上述內容,也可以不存在上述內容。

(6)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務契約主要由民法、經濟法調整,而勞動契約則由勞動法和勞動契約法規範調整。

(7)受國家干預程度不同。勞動契約的條款及內容,國家常以強制性法律規範來規定。如勞動契約的解除,除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外,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契約必須符合《勞動法》規定的條件等。勞務契約受國家干預程度低,除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外,在契約內容的約定上主要取決於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由雙方當事人自由協商確定。

(8)違反契約產生的法律責任不同。勞動契約不履行、非法履行所產生的責任不僅有民事上的責任,而且還有行政上的責任,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補足低於標準部分的工資,拒絕支付的,勞動行政部門同時還可以給用人單位警告等行政處分。勞務契約所產生的責任只有民事責任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不存在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