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契約和僱傭契約

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法發〔XX〕11號)的規定,勞務契約糾紛是放在“第四部分、債權糾紛”中之“契約糾紛”中之“勞務(僱傭)契約糾紛”,而勞動糾紛時放在“第六部分、勞動爭議人事爭議”中之“勞動爭議”,這就需要在司法實務中區分什麼是勞務(僱傭)契約,什麼是勞動契約

二、僱傭、勞務與勞動契約的含義

(一)僱傭契約

僱傭,是指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的契約[1]。按照梁慧星教授主持的民法典專家建議稿中的定義,“僱傭契約是受僱人向僱傭人提供勞務,僱傭人支付報酬的契約。”

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482條,《瑞士債務法》第319條第一項,《德國民法》第611條,《日本民法》第623條,都對僱傭契約作出了規定。

由於存在反剝削的思想等原因,我國民法沒有正式定義僱傭契約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涉及僱傭契約糾紛時的訴訟主體、民事案由及賠償原則進行了規定。

(二)勞務契約

勞務契約雖然在實務中經常提及,但在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中沒有規定。一般認為勞務是指以活動形式提供給社會的服務,通常表現為一種活勞動形態勞務關係[2]。廣義的勞務契約包括契約法中以提供勞務為標的的有名契約、消費服務契約及僱傭契約等,比如王全興教授就認為“勞務契約是一種以勞務為標的契約類型,它包括承攬契約、基本建設承包契約、運輸契約、技術服務契約、委託契約、信託契約和居間契約等”。而狹義的勞務契約只包括僱傭契約。

(三)勞動契約

勞動契約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係、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XX]12號)從另外一方面提出了勞動關係成立的要件: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四)僱傭、勞務、勞動契約之間的關係

僱傭、勞務、勞動契約三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一種觀點認為,由於勞動契約是在17世紀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較為發達時從僱傭契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廣義上的僱傭契約包括勞動契約。該觀點為包容說。

(2)一種觀點取廣義的勞務契約含義,勞務契約包括承攬契約、基本建設承包契約、運輸契約、技術服務契約、委託契約、信託契約、居間契約、消費服務契約以及僱傭契約等以提供勞務為標的的契約。但是由於勞動關係由《勞動法》規範,所以勞務契約不包括勞動契約。

(3)一種觀點取狹義的勞務契約含義,把僱傭契約等同於勞務契約,如《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把僱傭和勞務契約等同,歸為一類案由“勞務(僱傭)契約糾紛”,把勞動契約和勞務(僱傭)契約並列。該觀點為並列說。

(五)總結

由於我國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中沒有明確定義勞務契約(關係),且勞務契約(關係)的含義過於寬泛和模糊(按上述第二種觀點即一些學者的說法,提出勞務契約是為了與勞動契約區別,但是由於勞務契約包括的承攬契約、基本建設承包契約、運輸契約、技術服務契約、委託契約、居間契約為有名契約,可由《契約法》規範,信託契約可由《信託法》規範,而消費服務契約可由《契約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規範,只有除這些以外的勞務提供才涉及僱傭契約,這樣看來只要明確僱傭契約和勞動契約的區別就足矣,沒有必要再提出勞務契約從而增加概念的混亂。),本文以下內容也不再單獨採用勞務契約(關係)概念,而是採用上述第三種觀點即將勞務契約等同於僱傭契約,將勞務(僱傭)契約與勞動契約看做是並列關係。

更多文章
僱傭協定範本
勞動僱傭契約範本
勞務僱傭契約模板2016
勞務僱傭契約範本
個人僱傭的勞動契約範本
畢業生僱傭契約
關於勞務僱傭契約
勞務僱傭契約書
海外僱主與外派海員僱傭協定(官方範本)
僱傭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