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兩學一做發言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黨有黨規,要當一名合格黨員,最基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樹立紀律意識、自覺用黨紀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搞清楚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一了千明,一迷萬惑,對廣大黨員而言,樹立黨紀意識就是明,才能堅守黨員本分,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貢獻,否則,如果紀律意識不強、學習黨紀不力,甚至將黨紀束之高閣,就會出現黨的觀念淡漠、組織紀律渙散等“迷惑”,最終鑄成大錯。

新常態下,政府需要對經濟社會更加精準的把握,才能迅速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就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統計人,我們要大力弘揚“深入實際、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科學嚴謹、認真細緻”的精神,壯統計之根,鑄統計之魂,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表率,推動統計事業發展再上新台階。所以深入開展“兩學一做”也是推動統計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學習討論專題。通過這一專題的學習與交流,要求黨員必須自覺做到在黨規黨紀面前知敬畏、守底線,不斷增強道德素養。我就“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作如下理解:

一、堅守做人做事“底線”

底線是人們對人、事、物所能普遍接受的最低限度、最低要求,是“門檻”,一旦越過這個“門檻”,就會由量變到質變,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xx總書記在多次考察、講話、批示中深刻指出黨員幹部堅守底線的重要性。底線作為做人做事的邊界和基準,約束人們什麼事可乾、什麼事不可乾,什麼人可交、什麼人不可交,什麼地方可去、什麼地方不可去。底線一定要隨著時間、地點、職務、崗位變化而不斷提升,才能夠築得更牢。有些底線是以法律、紀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的,需要所有人共同遵守;有些底線是約定俗成的,需要所有人共同遵從。因此,對任何一個人來講,要有法律底線,有紀律底線,更要有道德底線。紀律關乎作風,規矩影響形象。堅守紀律底線,是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也是黨員保護好自己政治生命的客觀需要。對於每一位黨員幹部而言,守紀律、講規矩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守住紀律底線,首要的就是守住政治紀律底線。要始終做到在政治上清醒堅定,在重大問題上旗幟鮮明、經得起考驗,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議決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鍛鍊,充分發揮表率作用,自覺踐行廉潔自律規範。

明確修身正德標準踐行“兩學一做“教育要求從基本法律層面到道德層面,從工作層面到個人生活層面,進一步明確了黨員幹部的各項標準,讓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成為黨員幹部修身正德、幹事創業的必修課。古人云“為官先修身,律人先律己,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也提出,中國共產黨全體黨員和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黨員要“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克己奉公”;“堅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乾淨做事”;“堅持尚儉戒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甘於奉獻。”只有讓黨員幹部所做所為有依據、有準則、有畏懼,才能進一步純潔幹部隊伍,提高幹部素質,才能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

三、圍繞“紀律”、“道德”主題,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就開展好下階段學習教育,一要加強思想武裝。築牢底線、提升境界,在理論上明白、思想上乾淨、政治上堅定。二要堅定理想信念。要在靈魂深處反躬自省,堅守崇高的理想境界,在理想信念上做愚公不做葉公,決不能對我們所信仰的主義、所追求的事業心口不一。三要講奉獻、有作為是合格黨員的重要標準。作為黨員幹部,就是要有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武裝自己的頭腦,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體現在愛崗敬業和職責履行上。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統計工作整天鑽在一堆數字里,按部就班是乾不出人民滿意的業績,xx總書記在十八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從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從人民民眾的需求出發,創新思路,創新舉措,統計工作才會煥發活力。創新對於一個普通黨員來講,既要有遠大理想,又要有前進目標。我的崗位是收集整理大量的統計資料,只有把上級要求、領導意圖、社會需求與統計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努力做好凡有所需、必有所應的思想,在統計服務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在統計分析上充分利用行業數據,既要橫向分析,看差距和優勢變化,也要縱向分析,不僅要分析基本情況,還要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對策建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精細,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出彩,讓統計工作者真正成為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以優質高效服務展現統計工作者的風範風采。

相關內容
2017“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