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粥的作用

已故名醫張錫純,積數十年之經驗,對“山藥粥”的套用,真可謂得心應手,靈活多變。他以“山藥粥”為基本方,根據病情,創製了“珠玉二寶粥”、“二寶粥”、“薯蕷半夏粥”、“薯蕷雞子黃粥”等。已故中醫蒲輔周先生,用民間治療瘋犬咬中毒的“芫化根皮粥”頗有效驗。“古用芫花根皮不拘多少,與糯米一杯、銅器一小具,三味熬成稀粥,空腹食之。”蒲老說:“此方是經驗方,我亦用之有效。”

歷代醫家稱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對脾胃的功能十分重視。在治療上主張治療必須顧脾胃勇怯,在推測預後時,認為“脾胃無損,諸無可慮。”如果“胃氣一散,百藥難施。”藥粥療法正是以補益胃氣,顧護脾胃為原則。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更加重要,作為藥粥重要成分的粳米和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補脾胃,滋養“後天”的作用,前人對此頗多讚譽。《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

藥粥還是一種便於服食的好劑型。千百年來,中藥的劑型一般為湯劑和丸、散、膏、丹,近代發展了針劑和片劑。從中藥劑型上探討,藥粥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劑型--粥型,它優點很多,第一,具有湯劑和流質、半流質的特點,不僅吸收,而且可養胃氣,粥與藥相得益彰,對老年人大為相宜。第二,與丸、散、膏、丹相比,既可適宜長久服食,無副作用,又可根據病情,藥味靈活加減。第三,藥粥大多以單味藥與米谷同煮,有些藥粥甚至可將藥汁與粳米同人熱水瓶中煮製,可謂製作方便,花錢不多,無論城鄉都易於推廣。

隨著時代的發展,藥粥也在發展。

首先,藥粥逐漸社會化。隨著藥粥套用的推廣,認識的深入,藥粥作為一種食療的方法,已從醫療走向保健,從家庭走向社會。為適應藥粥向社會化、大眾化發展,各地開設了眾多的粥店,花色品種也比較豐富,而且冬夏有異,品種有別,功能不同。例如:春吃萊粥,夏喝綠豆粥,秋吃藕粥,冬令吃羊肉粥等。過去,北京前門外有一個專售荷葉粥的小店,每天早晨有很多肥胖病人排隊購食,因為荷葉粥有較好的減肥效果。北京中醫研究院沈仲圭老中醫,早年在上海見民間小食店中有羊肉粥出售,吃後,他深有體會地稱讚說:“羊肉粥價廉而味美,此平民冬日之食補妙品,體弱者日進一甌,不稍間斷,開胃健力,得益非淺。”

從全國來看,廣州的粥品,名目繁多,風味獨特。有艇仔粥、豬骨粥、生菜粥、八寶粥、糯米麥粥、明火白粥、蟛蜞粥、水蛇粥,甚至蛤蟆也被拿來煮粥。過去大新路和惠福路一帶有幾家粥店銷售“蛤蟆粥”,把有毒的皮除去,再浸水漂乾淨,撕肉煲煮,味道鮮美,光顧的人不少。廣州的某些粥品,除可飽肚和提供美味之外,尚有其它的醫療作用。如“去濕粥”,顧名思義,可以去濕;“墜火粥”能清火;“竹蔗粥”可以除熱等等。在各種粥品中,最具特色和深受市民歡迎的還是生滾粥。熊熊的爐火,把粥煮得滾熱,然後把調好味的新鮮肉塊投入粥中,稍滾即可,味美而又衛生,不愧是粥中一絕,無怪乎每天早晚,廣州的小食店或小販攤檔,都大賣生滾粥。而銷售這類粥品,又當以“伍湛記”的歷史悠久,質地上乘。“伍湛記”已更名“風光粥品店”,它所經營的及第粥、魚片粥、肉丸粥、牛肉粥、魚滑粥等味美甜鮮,生意自然很好。

其次,藥粥逐漸商品化。為了適應廣大人民民眾的需要,便於旅行攜帶和貯藏,目前有些地區已將滋補保健的粥品商品化。華南地區上市的“營養八寶粥”、“健脾八寶粥”、“椰汁八寶粥”、“綠豆爽”、“芝麻糊”等,美味可口,補身健體,而且食用方便。

最後,藥粥逐漸國際化。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加入wto,藥粥產品的商品化、工業化發展,越來越加深了外國賓客對藥粥的了解和認識。在歐美一些已開發國家,很多追求長壽的人也來學習、自製一些藥粥服食。近幾年就有不少外國人經常買些中藥,如枸杞、薏苡仁、山藥、何首烏、肉桂等十來種,配合在一起,同米煮粥吃,以求滋養身體,益壽延年。在日本、東南亞各國以及港澳地區,開設丁很多藥膳廳和粥店,供應多種花色的粥品,使中國藥粥在國際社會中大放光彩,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綜觀古今和歷代醫家的反覆實踐證明:藥粥確實能夠防病治病,它雖系食療小技,一旦經過名醫之手,辯證選用,恰到好處,實屬防病治病的良方。

最後再介紹粥療詩一首: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要得皮膚好,米粥煮紅棗。

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飯。心虛氣不足,桂圓煨米粥。

要治口臭症,荔枝與米烹。清退高熱症,煮粥加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