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禮儀與禁忌

一、國名淵源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簡稱“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得名於非洲第三大河——尼日河。意為“尼日河流經的土地”。1961年10月11日,奈及利亞宣布成立聯邦共和國。

二、地理位置

奈及利亞位於西非東南部。東鄰喀麥隆,東北隔查德湖與查德相連,西接貝寧,北界尼日,南瀕大西洋的幾內亞灣。

三、主要概況

奈及利亞全國面積92.3768萬平方公里。人口1.1225億(1988年)。主要有豪薩人、約魯巴人、伊搏人、富拉尼人、伊比比奧人等。

奈及利亞全國劃分為21個州及1個聯邦首都區,下轄3.4個地方政府。首都拉各斯。貨幣為“奈拉”。官方語言是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語和伊博語。

四、社交習俗

奈及利亞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奈及利亞人眾多,民族繁雜又奇特;

女人講究梳高發。胖女媲美受寵熱;

普遍性格都實在,不搞花套埋扣折;

心地熱情很純真,態度忠懇不造作;

注重禮節和禮儀,文明禮貌待賓客。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奈及利亞伊博人對“柯拉果”極為崇拜。他們把“柯拉果”視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啟發良心的“種果”。因此,每當遇到糾紛時,伊博人總要擺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長者執刀將其切成小塊分給當事人。人們一旦吃下這種果子,所有問題也就會自行解決。若有固執者,必會受到所有人的譴責。“柯拉果”還是伊博人待客的佳果。當客人到後,主要端上柯拉果便是表示對來賓的誠心歡迎。奈及利亞的豪薩人十分重視禮節。朋友相見總要互相問候身體及家庭狀況,而且還要問對方的家禽、家畜、莊稼等情況。豪薩人接待客人也很隨便,主人一般不會興師動眾的特意為客人去準備,而是家裡有什麼,家人吃什麼,客人也吃什麼。奈及利亞豪薩人除有自己的民施語言外,還創造了許多生動的手語,如:他們用拇指和食指拈出“達、達”的聲音,表示對談論的話題很讚賞,完全同意對方的意見;如果把五個手指握成掌頭再揮動手臂,則表示對某人的詛咒和謾罵;用手指頭從自己的耳朵上由後向前很快刮過,往往表示“妙不可言”,或是“嘗到了美味佳肴”,或是“聽到了朋友出的妙計”;他們舉起手臂,表示“極大尊敬”之意。

奈及利亞的菲蒂族人惜馬如命,他們從不吃馬肉。如果馬死了,全家人會象死去親人一樣痛器一場,並為馬舉行安葬儀式,將馬尾縣掛在最顯眼的地方,堅持三年天天為之祈禱。奈及利亞伊博人的審美觀念很個別,他們利亞埃加族婦女,喜歡梳高發。因此她們的族名也稱“高髻族”。她們在發內填上棕櫚絲核扎的高髻,高度相當於人頭的兩倍。未婚少女要紮成蛇形,因為蛇在當地認為是“潔白”;已婚人要紮成魚形,因為魚在當地表示“和睦”;老婦人髮髻要紮上三葉棕櫚條,因為棕櫚條表示“長壽”;寡婦要紮成圓頂的,表示為死去的丈夫盡“忠貞”。

五、禮節禮儀

奈及利亞人在施禮前,總習慣先用大拇指輕輕地彈一下對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禮。奈及利亞豪薩人對親密的好友相見,表示親熱的方式不是握手,也不是擁抱,而是彼此用自己的右手使勁拍打對方的右手。奈及利亞豪薩人晚輩見長輩要施禮問安。一般情況下,要雙膝稍稍彎曲一下,向前躬一下身子。平民見酋長,必須先脫鞋走近酋長,然後跪下致禮問安,在酋長沒下命令的情況下是不能隨便站起來的。

一般禮儀

奈及利亞有許多部族,其習俗與文化傳統有很大差別,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

約會與準時

事先約會很重要,特別是與政府官員約會。

奈及利亞人雖然一般不太有時間觀念,但他們理解醒方人遵守時刻的習慣。由於在奈及利亞國內旅行很艱難,所以對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估計要留有充分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