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紀要例文

(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增強國際交換和競爭能力。特區要把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步子邁得更大些,關鍵是拓展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出口能力。要進一步提高特區自產產品的出口比重,對國際市場適銷,國內原材料短缺的產品,應大力發展進料加工、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實行“兩頭在外”,並努力提高淨創匯率,對國際市場適銷,國內原材料比較寬裕的產品,應組織深加工,買現高增值出口。

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首位,逐步實現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特區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能停留在目前以勞動密集產業為主的狀態,要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向技術密集產業轉變。要總結推廣辦好集團企業的經驗,培植一批工貿技結合的集團企業,把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統一起來,把供銷兩頭密切聯繫起來,形成關聯企業協作配套的整體競爭能力。要聯合內地企業和科研單位,搞好合作,加強套用技術的二次開發,創製新產品、新花色、新款式、新功能,把特區的產業和產品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深圳特區要進一步加強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逐步建立國際信息、銷售網路,發展遠洋貿易。發展在深圳接訂單、搞開發、做設計,把加工製造向內地擴散的業務,更好地發揮視窗和基地作用。

特區要重視農業,尤其是海南特區。要有計畫地組織農業開發,發展創匯農業產品。注意保護耕地,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四)適應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巨觀調控機制和富有活力的企業經營機制。

特區經濟是國家有計畫的商品經濟的組成部分,特區經濟運行機制用同樣要實行計畫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由於特區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市場調節的作用要發揮得更充分一些,調節的範圍可以大一點,方式可以靈活一點。加強計畫指導和巨觀調控,正是為了引導特區經濟向外向型發展。特區的經濟體制改革要遵循這一方向進一步深入和完善。正在進行的各項改革措施,要繼續深入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在搞活經濟、增強企業自我發展活力的同時,必須把巨觀管理抓好,強化企業自我約束機制,以有效的管理調控,指導和促進開放搞活。要進一步加強經濟法規建設,使特區經濟管理逐步實現制度化、法規化。  

(三)

會議強調,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特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區的幹部在頻繁的對外經濟交往中,在吸收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政治上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對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陰謀,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對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要保持高度的警覺,進行有效的鬥爭。

要加強黨的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揚密切聯繫民眾的優良作風,深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好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和鄧小平著作,理論聯繫實際,經常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發揚求實精神,指導特區的各項建設。要發揚勤儉建國、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加強廉政建設,建立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克服消極腐敗現象。 要普及和提高文化科學教育,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倡導移風易俗。對社會上出現的“六害”和各種醜惡現象,要運用法律的、教育的武器予以掃除,常抓不懈。對海外黑社會的滲入,必須密切注視,堅決打擊,解決在萌芽狀態。特區在經濟不斷繁榮,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的同時,要努力創造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使人民安居樂業,使投資者放心,更好地顯示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風貌。

(四)

會議強調,要繼續認真執行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的對經濟特區的各項特殊政策措施。各級有關部門在制定經濟管理具體措施時,應從特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允許其有一定靈活性,支持特區更好地發展外向型經濟。根據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地區的基本政策措施不變,並在實踐中逐步加以完善”的精神,針對當前實際工作的需要,會議明確以下各點:

(一)特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控制和建設項目審批許可權,仍按國務院對經濟特區的現行規定執行。對於符合產業政策、有利於特區改善產業結構,經濟效益好的項目,投資規模指標不足時,特區可報請國家計委適當調整增加。在國家計畫確定的投資總規模內,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經批准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外商投資企業的開工,由特區自行決定。但對我內地單位在海外及港澳地區興辦企業的法人代表,返回內地投資的企業開工,仍需按原有規定程式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