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律師協會工作計畫範文樣本

4、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學院校、培訓機構進行接洽,為北京律師走出國門、學習深造提供平台。(外事委員會、業務指導與繼續教育委員會)

5、與中國貿促會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合作召開涉外仲裁研討會,就涉外仲裁的相關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外事委員會)

6、配合“走出去戰略”,啟動國別法律服務市場與法律風險專題調研,對境內資本海外投資的熱點地區的法律環境進行考察,編制完成熱點地區法律風險提示報告及律師風險提示報告。(律師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外事委員會、業務指導與繼續教育委員會)

七、大力宣傳北京律師良好的社會形象,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律師執業環境1、全面加強行業宣傳策劃,積極拓寬渠道,創新宣傳形式,大力宣傳北京律師在首都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和貢獻,樹立北京律師行業主流形象;充分發揮協會新聞通報制度的作用,擴大與電視媒體法制類專欄節目的聯繫及合作,強化宣傳效果。(宣傳與聯絡委員會)

2、繼續加強對四川地震災區以及歷年來協會援建的希望國小、衛生院等捐助項目的關注和支持;加強與中西部地區律師的業務交流;大力推動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工作;加強對律師行業公益形象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北京公益律師服務熱線值班接待工作,規範北京律協公益法律諮詢中心值班接待及考核制度,不斷提高諮詢接待的專業水平,擴大北京律協公益品牌的社會影響。(宣傳與聯絡委員會、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

3、編制並向社會發布北京律師社會責任報告,總結北京律師承擔社會責任的實際成效,分析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以更好地引領北京律師投身公益事業,並向社會展示和弘揚首都律師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律師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宣傳與聯絡委員會)

4、依託首都律師網站設立“參政議政之窗”欄目,及時向會員徵集提案線索,建立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庫,組織行業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行業提出建議案、提案,並在兩會期間對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重點全程跟蹤報導。(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宣傳與聯絡委員會)

5、以貼近會員的實際需求、體現首都律師的特點為目標,對《北京律師》版面設計、雜誌風格、內容主題及組稿方式等進行改革;與《中國律師》雜誌、法制日報、北京晚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合作開設專欄或專版,密切與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相關法制專欄節目的互動聯繫,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律師宣傳工作,為中小律師事務所及新執業律師開拓業務搭建平台。(宣傳與聯絡委員會)

6、進一步加大行業維權力度,儘快建立協會與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市司法局的工作聯繫制度;與朝陽區檢察院建立並試行訴前檢察官和律師意見交換制度;與法院探討律師權保工作與法院審判事務管理工作的對接點;與看守所進行積極溝通,推動改善律師會見環境、會見條件等問題。(權益保障委員會)

7、會同有關部門,打擊違法違規從事法律服務經營行為;在部分城區法院設立顯示屏,提示聘請合法合規律師;聘請法院工作人員為律師行業監督員,就法院周邊違法違規從事法律服務經營行為進行監督,維護法律服務市場秩序。(權益保障委員會)

8、牽頭舉辦首屆律師權益保障論壇,交流和探討律師權益保障工作的經驗和做法,搭建律師維權網路,在此基礎上,徵集、匯集相關文章出版律師權益保障論文彙編。(權益保障委員會)

9、籌備舉辦相關省市律協交流活動,擴大北京律協與兄弟省市律協的交流與合作。(宣傳與聯絡委員會)

10、應國外及境外友好協會的邀請,組團出訪英國、韓國及中國台灣地區;並根據各專門工作委員會委員及律師代表的要求,組織自費團出訪,擴大北京律師的國際影響。(外事委員會)

八、建設、培育和弘揚健康向上的行業文化,增強行業凝聚力

1、加強對行業文化建設的研究,集中行業智慧,凝聚和提煉北京律師行業文化的內涵,引導全市律師強化大局意識、誠信意識、集體觀念和奉獻精神。(律師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

2、針對現階段制約北京律師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組織專題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具體措施,以切實解決隊伍質量提升滯後於數量發展、行業精神建設滯後於業務建設的現狀。(律師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

3、從行業戰略發展角度加大對青年律師的培養、扶持力度,繼續實施並穩步推進“北京青年律師陽光成長計畫”,加強對青年律師的業務指引與執業指引;通過組織青年律師沙龍、聯誼等形式促進青年律師之間、青年律師與其他青年組織的溝通與交流;組織青年律師參加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法治北京”節目的直播諮詢;與市團委、市青聯等機關團體建立溝通合作機制,探索推動“律師團建”工作,舉辦優秀青年律師、優秀青年公益律師評比活動;與大學合作開展青年法律人實踐培養活動,為行業發展培養後備人才。(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宣傳與聯絡委員會、業務指導與繼續教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