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物買賣契約解釋與分析

(一)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及其必要條款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是營業地處於不同國家境內的買賣雙方當事人之間,買賣貨物、支付貨款的協定。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和劃分方法,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可以劃分為若干類型。如本契約範本中就從當事人所在國的角度劃分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將其分為進口契約和出口契約,對我國當事人來說,進口契約就是為購進外國商品而簽訂的契約;而出口契約就是為把我國的商品銷往國外而訂立的契約。此外,國際貨物買賣契約還可依其他標準加以劃分,如依交貨地點的不同劃分為內陸交貨契約、啟運地交貨契約、目的地交貨契約,又如依契約當事人運用的國際貿易術語的不同,分為fca契約、fob契約、cif契約等等。

雖然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可根據不同標準分為若干種,但無論分類如何,它們總有許多共同性,這也就決定種種國際貨物買賣契約都應具備一些基本條款(也可稱為必要條款),這些條款主要有:

1.契約各方 即介紹簽訂契約的各方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如名稱、住址、法定代表人等。

2.標的物條款 也就是指特定的契約貨物,是當事人雙方買賣的對象。主要包括商品的名稱、牌號、品質、規格、數量、包裝等等。這一部分條款是國際貨物買賣契約的重要條款,在具體契約中往往要分為許多詳細的內容,對於我國當事人,在簽訂進口契約中尤其要注意詳細說明貨物的這一部分條款,從而避免在收貨這一問題上處於不利地位。

3.價格條款 這是對外簽訂國際貨物契約的又一核心問題,價格條款一般應包括價格的計量單位,單位價格金額,計價的貨幣和標明交貨地點的價格術語。

4.交貨條款 通常規定契約標的物交付的期限(多是定於×年×月×日)以及交付的地點(如目的港、裝運港等)和方式(以陸運、海運、或其他方式)。

5.支付條款 主要說明支付工具、支付時間和支付方式。

6.商檢條款 規定檢驗權、檢驗時間、地點、檢驗的機構、證書以及檢驗的方法、標準等,有時還需規定復驗權和復驗的期限、機構等。

7.不可抗力與免責 規定不可抗力及免責的範圍及法律後果。

8.契約爭議的解決方式 主要說明履行契約出現爭議時有關索賠的提出,以及爭議應如何解決,一般多以仲裁方式解決,而當時就要明確仲裁地點、機構、適用的法律、仲裁的效力等問題。

9.契約的文字及效力 簽訂國際貨物買賣契約因涉及中外雙方當事人,因此多以中、英兩種文字簽訂,而且多規定近兩種文字有同等效力。

(二)有關條款的解釋與說明

1.價格條件

價格條件是國際貨物買賣契約中的主要內容。而在國際貨物買賣實務中,確定價格條件時多用國際貿易術語,這有利於簡化交易程式,節省交易時間和費用,減少契約糾紛。因此,在進行國際貨物買賣時,當事人必須熟練掌握有關國際貿易術語。

根據《199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1990)有13種貿易術語,按賣方義務由小到大分為四組。e組為發貨,f組為運費未付,c組為運費已付,d組為貨到。而在我國的國際貨物買賣實踐中,最常用的有兩種:fob與cif,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術語。

(1)f.o.b契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