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主機設備供銷契約

第八十二條 在第二次性能驗收試驗後,如仍有一項或多項指標未能達到本契約附屬檔案一、附屬檔案五所規定的性能保證值,雙方應共同研究,分析原因,澄清責任,經雙方確認:

如屬供方原因,則應按本契約第十章執行。

如屬需方原因,本契約設備應被認為初步驗收,此後10天內由需方代表簽署並由供方代表會簽本契約設備初步驗收證書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供方仍有義務與需方一起採取措施,使契約設備性能達到保證值。

第八十三條 每套契約設備最後一批設備到達現場之日起(36)個月內,如因非供方原因該契約設備未能進行試運行和性能驗收試驗,期滿後即視為通過最終驗收,此後15天內,應由需方簽署並由供方會簽本契約設備最終驗收證書。

在契約設備穩定運行168小時後,如果非從方原因造成的性能驗收試驗的延誤超過(6)個月,則此後15天內需方應簽署並由供方會簽的本契約設備初步驗收證書。

第八十四條 不管契約設備性能驗收試驗進行一次或兩次,需方將於初步驗收證書籤發之日起至一年並完成索賠後止15天內按照第九十條規定簽發最終驗收證明書

第八十五條 按第七十九條及第八十二條出具的初步驗收證書只是證明供方所提供的設備性能和參數截至出具初步驗收證明時可以按契約要求予以接受,但不能視為供方對設備中存在的可能引起契約設備損壞的潛在缺陷所應負的責任解除的證據,同樣,最終驗收證書也不能被視為供方對設備中存在可能引起契約設備損壞的潛在缺陷應負責任的解除的證據。潛在缺陷指設備的陷患在正常情況下不能在製造過程中被發現,供方對糾正潛在缺陷所應負的責任,其時間應保證到一年保證期終止後到第一次大修(通常為一年)。

當發現這類潛在缺陷時(經雙方確認),供方應按照本契約第二十三條及第八十九條1的規定進行修理或調換。

第八十六條 在契約執行過程中的任何時候,對由於供方責任需要進行的檢查、試驗、再試驗、修理或調換,在供方提出請求時,需方應作好安排以便進行上述工作。供方應負擔修理或調換及基人員的費用。如果供方委託需方施工人員進行加工和/或修理、調換設備或由於供方設計圖紙錯誤或供方技術服務人員的錯誤造成返工,供方應按下列公式向需方支付費用(所用費用按發生時的費率水平計費):p=ah+m+cm。

第十章 保證與索賠

第八十七條 保證期一般是指契約設備簽發初步驗收證書之日起一年(簽最終驗收證書)或供方發運的最後一批交貨的設備到貨之日起(36)個月(簽最終驗收證書)二者以先到日期為準。該保證期的具體內容按第九章和第十章有關條款執行。

第八十八條 供方保證其供應的本契約設備的成套設備是全新的、技術水平是先進的、成熟的、質量優良的,設備的選型均符合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和易於維護的要求。供方保證根據本契約附屬檔案三所交付的技術資料,圖紙是清晰、完整統一和內容正確、準確的並能滿足契約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和維修的要求,契約設備在投產後的第一年內,年可利用小時數要求大於(6500)小時;第二年及以後年可運行小時數要求大於(7500)時,年強迫停機率小於(2%),供方為“契約設備”承擔的保證期應到需方出具最終驗收證書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