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契約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間

第一百三十三條  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本條的規定,是買賣 契約一章中最重要的條款之一。

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是指買賣契約的標的物自出賣人轉移歸買受人享有。因為買賣契約是指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契約,買受人的目的是支付價款以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出賣人的目的是讓與標的物的所有權以取得價款。所以,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是買賣契約的基本問題,關係著當事人切身利益的實現。一旦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於買方後買方拒付價款或者遭遇破產,賣方就將受到重大的損失。除非賣方保留了標的物的所有權,或者在標的物上設定了某種擔保權益。否則,一旦買方在付款前破產,賣方就只能以普通債權人的身份參與破產財產的分配,其所得可能會大大少於應收的價款。因此,討論買賣契約標的物所有權轉移,主要就是弄清標的物所的權轉移的時間。

一、當事人有約定的,依照其約定。

所有權轉移時間的條文,不是契約法的強制性規定,這從本條的規定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契約當事人可以依照契約自願的原則,在契約中約定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當事人對此作了約定的,除非有關法律針對特殊領域的所有權轉移問題有專門的規定之外,在契約履行中以及發生爭議時的處理中就要依照當事人的約定。各國對此問題也同樣允許當事人自由作出約定。例如,按照英國貨物買賣法第17條的規定,在特定物或者已經特定化的貨物買賣中,貨物的所有權應當在雙方當事人意圖轉移的時候轉移於買方,即所有權何時轉移於買方完全取決於雙方當事人的意旨。美國統一商法典第2—401條也規定,貨物所有權可按當事人明確同意的方式和條件從賣方轉移於買方。大陸法系各國民法或者商法也都確定了允許買賣雙方約定貨物所有權轉移時間的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按照契約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也就是說,當事人的約定也是允許的。本條的規定承繼了民法通則的這一規定,對此問題的態度應當是不言自明的。當事人對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間的另外約定,可以是約定特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契約成立時起轉移,或者約定標的物的所有權在買受人支付標的物的價款後轉移等等。“法律另有規定”,在我國目前主要指的是有關法律規定一些特定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在辦理完法定手續後,才能轉移,如不動產產權過戶登記等。

二、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法律要確定一個一般性的原則。

這也是法律應當承擔的功能。在當事人沒有約定,有關法律也沒有特別規定的時候,就要適用這個一般性的原則。本條的主旨也即在此。

我國在制定民法通則以前,理論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要區分特定物和種類物。對於特定物,其所有權自契約成立時起轉移,對於種類物則自交付時起轉移。理由是對於特定物,如果契約訂立後出賣人對該物仍有處分權,可能發生出賣人另行出賣等損害買受人利益和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的情況。而種類物為可替代之物,買受人不必擔心標的物取得問題。後來起草民法通則時認為,儘管規定特定物的所有權自契約成立時起轉移,具有穩定買賣關係和保障買受人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作用,但是買受人在標的物交付之前並不能取得標的物的實際占有,不僅不能實際利用標的物,反而在承擔與所有權有關的義務和責任,加重了其承擔。規定特定物自契約成立時起所有權轉移買受人並不一定能起到保護買受人債權的作用。因此,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財產所有權的轉移時間為交付之時。

本條對買賣契約中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間的規定承繼了民法通則確立的原則,因為自民法通則實施以來,這一原則在契約實踐中並不存在問題。契約法如此處理,也是保持法律穩定性、連續性的需要。

關於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在國外立法中存在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比較有特色的有以下幾種:

(一)英國貨物買賣法的規定

在英國的貨物買賣法中,貨物所有權的問題與貨物的的風險承擔、對貨物的保險利益以及發生違約時可能採取的救濟方法等有著密切的聯繫,因而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它區別特定物的買賣與非特定物的買賣這兩種不同情況,對所有權轉移的問題加以規範。

1.特定物的買賣。前面提過,特定物或者已經特定化的貨物買賣中,貨物的所有權應當在雙方當事人意圖轉移的時候轉移於買方。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契約中對此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則法院可根據契約的條款、雙方當事人的行為以及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確定訂約雙方的意圖。一般來說,法院應依據的規則是:(1)凡屬於無保留條件的特定物買賣,如果該特定物已處於可交付的狀態,則貨物所有權在契約訂立時即轉移於買方,至於付款時間或者交付標的物的時間是否在其之後,則是無關緊要的。(2)如果賣方還要對貨物做出某種行為,才能使之處於可交付的狀態,或者該物定物已處於可交付狀態,但賣方仍須對貨物進行稱重、丈量、檢驗或者其他行為,才能確定價款,則要等到以上這些行為完成並在買方得到有關通知時,貨物所有權才轉移於買方。

2.非特定物的買賣。非特定的貨物通常是指僅憑說明進行交易的貨物。按照英國貨物買賣法的規定,凡屬於說明買賣未經指定或者未經特定化的貨物,在將貨物特定化之前,其所有權不轉移於買受人。所謂特定化就是把處於可交貨狀態的貨物無條件地劃撥於契約項下的行為。一般地說,如果按照契約的約定,賣方以把貨物運交買方為目的而將貨物交給了承運人,而又沒有保留對貨物的處分權,則可以認為賣方已經無條件地把貨物劃撥於契約項下並將貨物的所有權轉移給買方。

(二)美國統一商法典的規定

美國在此問題上不區分特定物與種類物的買賣。統一商法典確立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在把貨物確定在契約項下以前,貨物的所有權不轉移於買方。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貨物所有權應當於賣方完成其履行交貨義務時轉移於買方,而不管賣方是否通過保留貨物所有權憑證(如提單)來保留其對貨物的權利。因為按照統一商法典的規定,賣方保留貨物所有權的憑證,一般只起到擔保權益的作用,即以此作為買方支付貨款的擔保,但這並不影響貨物所有權按照該法典的規定轉移於買方。可見,美國確立的所有權轉移的原則是以標的物的交付為標準的。

按照統一商法典的規定,貨物所有權轉移於買方的時間主要應當區別以下兩種不同的情況:

1.貨物需要賣方運交買方。當契約要求或者授權賣方將貨物傳送給買方,但並未要求賣方將貨物運送至目的地時,所有權在交付發運的時間和地點轉移至買方。當契約約定在目的地交貨時,所有權在賣方於目的地提示交付時轉移於買方。

2.不需要移動貨物即可交付的。有時賣方可能已經把貨物交給第三人保管,如已把貨物存入倉庫而讓買方到指定的倉庫提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賣方應當交付所有權憑證,則貨物的所有權就在賣方交付憑證時轉移於買方。如果契約訂立時貨物已特定化,且無需交付所有權憑證,則貨物的所有權就在契約訂立時轉移於買方。

(三)德國民法典的規定

德國法認為,所有權的轉移是屬於物權法的範疇,而買賣契約則屬於債法的範疇,買賣契約本身並不起到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效力。依照德國法,所有權的轉移必須符合下列要求:如讓與動產的所有權,必須由所有人將物交付於受讓人,並就所有權的移轉由雙方成立合意。在賣方有義務交付物權憑證的場合,賣方可以通過交付物權憑證(如提單)而把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於買方。如受讓人已占有此動產者,僅須讓與所有權的合意,即生效力。但是,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或者變更的,非經登記不生效力。

(四)國際條約

對買賣契約影響最大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契約公約第4條規定,該公約不涉及買賣契約對所售貨物所有權可能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公約對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以及買賣契約對第三人貨物所有權產生的影響等問題,一概沒有作出規定。這主要是因為各國關於所有權轉移問題的法律分歧較大,不容易實現統一。所以,在擬訂公約的過程中,各國代表都不同意對所有權轉移的問題作任何具體規定。

(五)國際貿易慣例

在國際貿易慣例中,只有國際法協會制定的關於cif契約的(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對所有權轉移的時間與條件作了規定。該規則至今仍然沿用。其他國際貿易慣例,包括國際商會制定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都沒有涉及所有權轉移的問題。根據《華沙—牛津規則》第6條規定,除賣方依據法律對貨物享有留置權、保留權或者中止交貨權外,貨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就是賣方將有關單據交到買方掌握的時刻。這裡的單據指的主要就是提單。雖然該規則只是針對cif契約的特點制定的,但一般認為這項原則也可以適用於賣方有提供提單義務的其他契約,其中包括c&f契約與賣方有義務提供提單的fob契約。

由以上介紹可以看到,國際上關於買賣契約標的物所有權轉移這個重大問題的規定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各國的規定都受著本國社會經濟狀況以及法律背景的影響。我國契約法對此問題在參考借鑑其他國家規定的同時,根據我國的情況作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