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延履行買賣契約案

1998年11月12日,a市軟軸機具廠(以下簡稱a廠)與b市建築裝修機具廠(以下簡稱b廠)簽訂了一份購銷契約。契約規定:b廠在1999年度供應a廠托人式震動器電機(以下簡稱電機)600台,單價192元。之後,因原材料漲價,b廠先後兩次與a廠協商提高電機價格,雙方於7月15日第二次在a市達成了協定:b廠自8月至12月供給a廠電機400台,單價提高到219元;交貨期限為同年8月15日前交40台,8月31日前交40台,9月至12月每月交80台,總價款87600元;交貨方式,憑b廠的交貨電報,a廠在接到交貨電報之日起3日內辦好信匯手續,b廠代辦託運;如任何一方違約須承擔10%的違約金。協定生效後,b廠於8月28日交貨40台,a廠已付款;同年9月份b廠未交貨,a廠遂派人去b廠催貨,b廠答覆要到10月15日有貨,並給a廠廠長寫信,提出“下個月按省物價局所定價格辦理”。同年10月14日,a廠再次派人到b廠催貨時,b廠提出,因原材料價格上漲,每台電機價格漲到330元,不能再按原定價格供貨。a廠因生產急需,只好同意按330元提貨,但b廠又提出只能在同年10月26日交貨,經a廠與b廠協商由a廠給付趕工費200元,a廠才得以在同年10月18日提走電機40台。提貨後,a廠以b廠沒按期交貨為由,拒付貨款,並於到貨後次日向b廠發電,要求b廠繼續履行契約,賠償損失後再付款。後經a、b兩廠多次協商,仍未達成一致意見。

a廠訴諸a市中級人民法院,要求b廠履行7月15日雙方簽訂的協定,並給付違約金和賠償金;b廠則辯稱:我方交貨40台以後,就預料到電機材料價格要上漲,所以我們暫時不交貨,可a廠於10月18日提貨後不付款,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因為a廠再提這批貨時也同意按每台330元結算。

評析:

本案中,a廠與b廠的買賣電機契約有效成立。後又經第二次協定,更改了第一份買賣契約的內容,該更改合法有效。

第二次達成協定之後,b廠址部分履行了交貨義務,且該履行部分構成了履行遲延。後b廠給a廠寫信的行為視為要約,因a廠未作答覆而形成新的協定。後a廠再次前往b廠催貨時,b廠乘a廠處於生產急需之時,提出新的價格條款,使a廠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達成了第三份協定。爭議的問題在於:(1)b廠的行為構成了遲延履行,該遲延履行是否可免則?(2)第三份協定是否有效?是否可認定為乘人之危?(3)a廠在接受交付後,是否有權拒絕付款?

從案情介紹看,b廠的行為構成履行遲延。由於履行期間原材料不斷上漲,b廠對第一份契約中所定的電機價格提出變動尚屬合理。但在雙方達成第二份協定以後,b廠在可以預見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的情況下,有意拖延履行時間,以期獲得更高的電機價格,此時的履行遲延已屬惡意,因為第二份協定的價格已考慮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遲延履行無非是為了獲取額外利益。第三份協定的訂立可以認定為是乘人之危。由於b廠的一再遲延履行,使a廠陷于越來越緊迫的生產急需中,而b廠的行為是為了獲取額外的不正當利益,嚴重損害了a廠的利益,可以認定為乘人之危。因此,可以認定第三份協定無效。

由於第三份協定無效,a廠可拒絕按新價格付款,但無權拒絕付款。且有權要求b廠按第二份協定繼續履行,支付違約金,並賠償因遲延履行造成的損失。

雙方的價格,應根據《契約法》第63條的規定確定:逾期交付標的物的,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

本案例所揭示的就是賣方惡意遲延履行以求獲得漲價之利益,且因一再遲延履行而是對方陷入困境,以致違背自己真實意思而接受不合理的條款。

商鋪買賣契約示範文本(新)
貨樣買賣契約與定作契約
分批交貨買賣
二手車買賣契約樣本注意事項解讀
汽車買賣示範契約文本
發生買賣契約糾紛如何應對?
最新中外貨物買賣契約範本
標準商品房買賣契約範本
混凝土外加劑買賣契約範本
二手汽車買賣的契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