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買賣撤銷指定交易糾紛

原告金岩成系股民,在被告吉林信託投資公司上海證券業務部(簡稱:信託公司)處開立資金帳戶買賣股票。1994年8月29日,原、被告簽訂指定交易協定書約定:被告信託公司接受原告金岩成的指定交易申請,指定交易席位號碼13095;在履行清算交割義務後,原告金岩成有權撤銷或變更交易地點的登記手續;在指定交易期間,如發生違約糾紛而導致對方的損失,由責任方承擔責任等。同年9月26日,原告金岩成向被告信託公司提出撤銷指定,被告信託公司接受原告金岩成的申請。9月29日上午,原告金岩成在農行廣東信託投資公司上海證券業務部委託賣出XX股隧道股份,賣出價每股20.60元(開盤價20.80元);賣出8900股凌橋股份,賣出價每股24.50元(開盤價24.64元),均未成交。原告金岩成即至被告信託公司處查詢,被告信託公司再次接受原告金岩成撤銷指定。9月30日上午10時,原告金岩成再次委託農行廣東信託投資公司上海證券業務部賣出4000股隧道股份,賣出價每股19.28元;凌橋股份8900股,賣出價每股22.40元,但仍未成交。原告金岩成即至上海證券交易所查詢,得知股票賬號仍位告信託公司處鎖定,遂至被告信託公司處交涉,並在被告信託公司處委託賣出l00股城鄉股份隨即成交。原告金岩成第三次要求被告信託公司撤銷指定,至第二個交易日即l0月5日,原告金岩成的指定交易才被撤銷。l0月5日收盤價凌橋股份每股18.90元;隧道股份每股17.40元,城鄉股份每股6.38元。原告金岩成以9月29日的開盤價與10月5日的收盤價之差價乘以持有的凌橋股份8900股,隧道股份4000股;城鄉股份300股,計差價65325元及利息損失要求賠償。

原告金岩成訴稱:由於被告未及時為原告撤銷指定,造成9月29日至10月5日股價下跌差價損失65325元,請求判令被告賠償上述損失及利息。

被告吉林信託投資公司上海證券業務部辯稱:1994年9月26日,原告向被告提出撤銷指定後,被告即予辦理。9月29日,原告來詢問為何未辦妥撤銷事宜,被告再次發出指令撤銷並提醒原告如要拋售股票可在被告處委託賣出, 但原告看好大勢而未拋售。30日,原告又來被告處稱仍未能撤銷指定,被告再次為原告辦理撤銷指定,並接受原告委託賣出l00股城鄉股份即成交。因原告看好行情會上,未賣出其他股票。由此造成股價落差的損失,應由原告自負。被告根據原告要求,幾次撤銷指定而未撤成是證交所電腦原因,被告並未違約,故不應承擔責任。

[審 判]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雙方訂立的指定交易協定書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契約,受到法律保護。原告向被告提出撤銷指定交易,被告也接受原告的申請,但被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未能及時為原告撤銷指定交易顯屬過錯。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被告應承擔由此造成原告經濟損失。當原告知道被告未能為其撤銷指定交易,於9月29日、30日至被告處查詢交涉時,如確有賣出所持有股票的意願,應有機會在被告處拋售所持股票,但原告未予拋售以減少損失,故在9月30日以後的損失應由原告自負。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契約受到損失的,應當及時採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採取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另外原告所持300股城鄉股份,未曾有委託賣出的表示,故對該股票的損失的賠償請求不予支持。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l06條第2款、第114條的規定作出判決:(l)被告賠償原告43516元;(2)原告其他訴請不予支持。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抗訴稱:抗訴人(原審被告)未能撤銷被抗訴人(原審原告)指定交易並不會產生被抗訴人不能拋售股票的結果。被抗訴人在有機會至抗訴人處拋售股票而放棄機會,事後又要求賠償,一審法院判決賠償43516元的計算沒有依據。請求撤銷一審判決。

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予以確認。抗訴人未依約撤銷指定,以致被抗訴人兩次在農行廣東信託投資公司上海證券業務部委託賣出股票未能成交。故抗訴人應對股價下跌給被抗訴人造成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被抗訴人明確得知其股票帳號仍鎖定在抗訴人處後,未及時從抗訴人處拋售股票,故此後的損失由被抗訴人自行承擔。一審法院認定的糾紛事實清楚,但對本案損失計算不合理,應予糾正。二審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l款的規定作出判決:(1)維持一審法院判決的第二項即被抗訴人其他訴請不予支持;(2)撤銷一審法院判決的第一項即抗訴人賠償被抗訴人43516元;(3)抗訴人應賠償被抗訴人28234元。

[評 析]本案糾紛產生於我國股市巨幅震盪之際。上海股市於1994年9月29日至10月7日的短短四個半交易日連續跌幅達百分之四十。又在半介交易日爆漲百分之三十九。在當時的t+o交易制度下,因被告未能及時為原告撤銷指定交易而造成原告損失。本案審理主要涉及以下兩個問題:一、被告是否應承擔過錯責任。原、被告之間的指定交易協定書依法成立,屬有效的協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受法律保護。原告根據協定的約定有權撤銷或變更交易地點。當原告口頭向被告提出撤銷指定,被告亦接受原告申請,應視為雙方終止指定交易的口頭協定成立。被告應在接受原告請求後及時為原告撤銷指定,使原告能在第二個交易日起易地委託買賣股票。被告未能正確及時履行其義務,其行為已構成違約。被告強調系其他原因造成未能及時撤銷指定,未能提供證據證實,故被告應承擔過錯責任,而不能免責。因股價在連續下跌之中,如被告能及時正確地履行義務,那么原告在易地就能順利委託賣出股票。故被告對原告的損失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一審、二審法院認定被告承擔過錯責任是正確的。

二、如何確定賠償金額。由於股票的價格始終處於動態之中。要考慮到原告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在獲只告未及時撤銷指定後根據股市變化,有責任採取合理措施儘量減少經濟損失。而在何時採取措施,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只能以一個普通投資者在相應情況下所能作出的合理反應。原告作為一個普通的有理智的投資者,在當時股價連續下跌之際,應及時在被告處拋售股票,然後再與被告交涉,而不致損失擴大。故一審法院根據差價計算方式確定原告的經濟損失,即以9月29日的開盤價(原告在開盤前即行委託,而且價格低於開盤價,即肯定成交)和9月30日的收盤價之差價作為損失金額予以賠償,而沒有按原告的訴請,計算到10月5日收盤價之差價。二審法院綜合考慮上述事實,以原告填單的委託賣出價與9月30日股票平均價之差價作為賠償金額。這在我國目前證券法規尚不完善,處理這類糾紛尚有難度的現狀下,二審法院部分改判更能體現法律的公平原則,既保護了股民的合法權益,也保護了證券商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