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畫,農村骨幹教師學習”總結報告

三、繼續充電,提高農村教師隊伍個人素質

學習期間,最為時間長,收穫最多的我認為是平時與國小語文相關的師範課程的學習。師大為我們國培班學員開設了五門課程有《國小語言知識》、《高師寫作學》、《古詩詞鑑賞》、《兒童文學》、《漢字書寫與名家書法欣賞》。由於時間關係不是每門課程都能學得十分系統,但都略有皮毛的收穫。其中最感興趣,收穫最大的應屬《高師寫作學》和《古詩詞鑑賞》這兩門課。

《高師寫作學》由山西師大教授謝志禮所帶。他是一位兼有馮小剛外貌與智慧的老師,也是我最佩服的一位老師。他所講的寫作不僅有理論高度,更重要的是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古詩詞鑑賞》的老師叫王安庭,從名字和形象就感覺他是從古詩中走出來的人。在他的課上我不僅完善了一些古詩的記憶,同時也加深了對古詩這門承載中國民族經典文學的理解。我之所以談課先談人是因為在這些教授的身上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那平易近人、謙和溫馴的人格魅力吸引我向他們學習。也許我今生再無緣見到他們,但卻永不會忘記。

四、鑑定總結,檢測培訓教師國培學習收穫

學習末的20多天,我們就進入了鑑定總結階段。除平時外,我們撰寫了兩篇論文,五篇教案,兩篇評課,參加了五門課程的結業考試,開了總結表彰大會,我的論文和教案被評為優秀,交接工作滲透進行。

在這匆匆的時間流里,對於這次國培計畫農村骨幹教師的學習,我已從滿懷期待變為滿滿的收穫。在三個月的學習中,讓我靜下心來思考了很多。

在未學習前,我覺得國小語文老師這份工作好,因為她可讓我享受這份淡薄、安靜和純淨。我把她定位為知識不間斷,童心未泯滅,競爭永遠有但壓力並不大的環境,但在學習中看到那么多一線的名師對國小語文老師這份職業發自內心喜歡,他們的理論就來自與實踐。我想起校長曾經說過一句話:名師與我們普通老師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教過就教了,而人家善於總結、記錄,最後形成自己的理論,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我覺得每位教師都應從教授型向研究型轉變。

國小語文教學究竟應該怎么搞?在研究課程標準,學習先進理念,了解學生實際的前提下還是需要上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有實效課。專家的觀點有重複,有選擇,名師的教學需借鑑,也得選擇,完全的“拿來主義”是不行的。

課改之路漫長而曲折,我們現進行的“學案教學”模式的嘗試,我希望不會是曇花一現, “學案教學”之路究竟能走多遠,我在期待,期待它的鮮花朵朵,芳香泗溢。實現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步步成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其中有你,也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