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意見和辦公室工作計畫

6、加大創新力度,提升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依託我市農業科研院所力量資源的優勢,引進國內外及台灣地區的新品種,加快培育適合我市生態環境和加工需求的新品種,促進全市農產品品種更新,形成品種優勢。二是加快產品創新。加強對市場調研,適應市場消費需求,推動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強產品的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最佳化企業產品結構。三是加快技術創新。以標準化示範區、高效農業園區為抓手,加大標準化種養技術的示範、推廣,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推進龍頭企業參與iso9000、haccp等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重點瞄準出口目的國相關標準的研究和套用,推行企業標準化加工,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出口。鼓勵龍頭企業引進、套用國外資金、加工設備和技術,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

7、推動龍頭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全面小康進程。引導龍頭企業積極投身高效農業和農村“三大合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不斷探索和創新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完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調整種養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增強專業合作組織在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紐帶作用,切實提高生產經營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開展以產業化扶貧為重點的“村企掛鈎”,推動龍頭企業與蘇北及本地經濟薄弱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通過龍頭企業在經濟薄弱村建設生產加工基地,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經濟薄弱村的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帶動高效農業發展;通過培育專業戶等其他產業扶貧模式,加快貧困戶的脫貧步伐;通過投入建設村級道路、橋樑、水電等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加大龍頭企業反哺農業的力度。

二、XX年辦公室工作計畫

XX年,市農業產業化辦公室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三農”工作的要求,以“五個推進”為重點,進一步發揮協調服務作用,強化部門聯合,圍繞特色農業產業加快培育龍頭企業群,推動龍頭企業參與現代高效農業、農村“三大合作”和掛鈎扶貧工作,提高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強帶動作用,促進全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做好農業產業辦公室日常工作。一是制定XX年全市農業產業化工作意見,召開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會議,討論和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遇到的問題。組織召開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工作會議,明確目標和要求。二是辦好農業產業化簡報,及時通報龍頭企業發展和部門服務情況,並做好省、市、縣相關部門和企業的信息溝通和發布,宣傳推介企業和產品,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三是發揮龍頭企業協會聯絡、協調、指導、諮詢、服務等職能,每一季度開展一次龍頭企業之間的座談活動,推進交流與合作、信息傳遞等。

2、抓好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按照“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的原則,把握龍頭企業發展動態,做好跟蹤服務,培育省、市級後備龍頭企業,市級龍頭企業發展到70家以上,形成優質糧油、健康畜禽、生態水產、高效蔬菜、林木加工、優質棉紡、茶果園藝、農產品流通等八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群,市級龍頭企業年銷售、利稅增幅在20%以上,出口額增幅在15%以上。根據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動態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態勢,修訂並出台市級龍頭企業考核評比辦法,增加企業對帶動現代高效農業、農村“三大合作”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考核,推動龍頭企業反哺農業,增強對農業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推廣高郵龍頭企業的股份制企業改建經驗,擴大股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快中小企業向股份制改造轉變,培育和引導企業參與上市前期準備工作。

3、開展龍頭企業的跟蹤與服務。堅持龍頭企業月報制,深入龍頭企業調研,把握龍頭企業發展動態,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指導龍頭企業包裝項目,參與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引進各類社會資本、工商資本、外資以及技術進入農業產業的各個環節,壯大企業發展規模,帶動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好銀企對接、品牌創建、標準化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引導和指導,組織龍頭企業負責人、技術人員以及行銷人員開展培訓,赴先進地區、先進龍頭企業考察學習,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套用力度,推進龍頭企業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升企業及其品牌知名度,推動龍頭企業爭創名牌。推廣江蘇雙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運作經驗和做法,整合社會、企業科研資源,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宣傳江蘇快樂集團自主創新,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節本增效經驗做法,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生態文明的生產模式轉變。進一步推動龍頭企業市場開拓,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大型農展會,擴大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