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局擴大社會就業年度工作計畫

一、關於**年本市勞動保障工作情況簡要回顧

1.促進就業取得新的進展。通過深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70.3萬(其中非農就業崗位15.1萬),**年底,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26.7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4.3%以內。出台了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對大齡失業人員實施了就業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費補貼,對本市郊區農村富餘勞動力實施了跨區非農就業崗位補貼,並強化了對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項目的扶持。公共就業服務進一步得到加強。就業援助機制進一步得到完善,全年共幫助4000多戶“零就業家庭”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實現就業。對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力度不斷加大,啟動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訓模式,全年共完成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5000多人,為4.01萬青年提供了職業見習崗位,職業技能培訓人數達到36.52萬,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重已提高到19%。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邁出新的步伐。**年**月,《**市社會保障“xx”規劃》發布實施,社會保障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的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33.6萬,比XX年底增加54.6萬。按照國家的總體要求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對“城保”、“鎮保”、“農保”退休人員普遍地增加了養老金,並提高了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標準。“城保”做實個人賬戶工作進一步得到推進,調整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發辦法的工作平穩有序地實施。市政府還發布了《關於完善本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通知》,完善“農保”工作正式啟動。

3.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取得新的成效。《**市發展和諧勞動關係三年行動計畫(**年-**年)》開始實施,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工作全面推進。貫徹實施《勞動契約法》的準備工作有序開展,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加強對企業用工行為的規範和指導,**年底全市勞動契約簽訂率超過90%。加強對企業工資分配的指導,完善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促進企業建立普通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切實提高低收入職工的工資水平。同時,還加大了工資集體協商推進力度,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去年,本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共受理舉報投訴2.4萬件,檢查用人單位4萬戶,追繳欠薪欠保金額5.4億元,涉及勞動者75萬人次。健全勞動爭議仲裁體制,在浦東新區、閔行區、嘉定區建立了實體化的勞動爭議仲裁院。妥善處理勞動爭議,全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全年受理案件2.95萬件,涉及勞動者3.98萬人,處理結案2.75萬件,協調調解率達到66%。

4.加強社保基金監管開創新的局面。按照中央工作組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們對社保資金案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深刻的剖析,以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為目標,以完善體制機制為抓手,開展了切實整改。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製定了《**市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辦法》,經市政府批准從**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將本市各類基本社會保險基金全部納入了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按照勞動保障部和市政府關於建立企業年金規範管理運營機制的要求,完成了原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的企業年金整體移交給具備資格的機構管理運行。從強化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實施內審制度等方面著手,加強了資金使用的內部控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積極籌建市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逐步地形成由行政監督、專門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社保基金監督機制。

5.抓好勞動保障公共服務呈現新的面貌。加強全系統職工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辦事效率,本市公共就業服務、社保經辦服務以及電話諮詢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依託本市勞動保障服務網,在網際網路上開通了“人民民眾評議本市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定期開展“局長線上”活動,將本市勞動保障部門履行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情況向全社會公開展示,全面接受社會各方的評議和監督。堅持建設與督查並重的原則,深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年,全市勞動保障系統在市政風行風測評中的8項基本內容的總評分在11個被測評的綜合管理類部門中排位第二,比去年上升了兩位。

二、關於**年本市勞動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積極擴大社會就業

**年,本市促進就業工作的目標是:全年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非農就業10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全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40萬人,力爭到年末使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重提高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