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計畫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考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 〔2003〕11號) 要求,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打好基礎,紮實推進。要突出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抓好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振興老工業基地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當前的重點是做好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工作,力爭起好步,開好局,確保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工作有一個良好開端。

一、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要深入開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教育和宣傳,引導老工業基地廣大幹部職工牢固樹立主要靠改革開放、靠市場機制、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實現振興的思想,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振奮廣大幹部民眾的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以新的思想觀念指導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加快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要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增強經濟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積極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和完善東北地區產權交易市場。認真做好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試點工作。把符合條件的企業列入全國兼併、破產企業工作計畫,適時穩妥地退出市場。加快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事業的改革進度。

(三)穩妥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研究提出符合集體經濟特點的改革配套政策,支持集體企業採取產權出售、公司制、合資合作、兼併重組等多種方式改革改制,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

(四)努力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業和成長環境。督促落實已出台的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使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股票上市和發行債券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樣待遇。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積極參與東北地區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

(五)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實行政企分開,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在繼續搞好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真正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著力點轉到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制、政策、法律環境上來。

二、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

(六)要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提高東北地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鞏固東北作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的戰略地位。認真組織實施在黑龍江、吉林實行減免農業稅政策的試點工作,擴大良種補貼範圍和規模,完善補貼政策和管理辦法,確保東北為全國糧食增產多做貢獻。要加強良種繁育等支農基礎工作,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實施 “沃土工程”,推進保護性耕作等技術性措施,提高黑土區耕地質量,建設優質糧食產業基地。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發展綠色食品和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農產品市場與信息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市場化水平。實施天然草原恢復與建設項目,保護草原生態環境。

(七)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裝備製造業等重點行業、重點骨幹企業以提高國際國內競爭力為目標,在搞好企業改革的基礎上加快調整改造和技術進步,發展新型產業集群。推動鋼鐵、汽車、石化和裝備製造等重點優勢行業的戰略性重組。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推進老工業基地企業信息化,加快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增強自主開發能力。

(八)在繼續實施好重點國有林區天保工程的同時,將東北部分地區的部分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實施範圍。合理確定東北國有林區的木材採伐量,提出減產後相應的國家扶持政策和解決辦法。研究提出國有林區和森林工業改革改制指導意見。

(九)要扭轉東北地區服務業長期滯後的局面,增加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適應老工業基地優勢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轉換的需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服務業,增加就業崗位。在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積極推廣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服務、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繼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