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縣環保工作年終總結

(五)環境監測能力穩步提升

認真實施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鑑別監測和驗收監測。全年共提供各類監測報告108份、環境監測數據3478個、空氣環境質量周報52期。積極爭取中、市對口支持資金300萬元及價值50萬元的儀器設備和工作用車,抓好環境質量、污染源、污染治理工程驗收、環境影響評價監測的同時。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得到有效加強。

(六)鄉鎮環保得到初步規範。

環保執法向基層有效延伸,一是環保委託鄉鎮行政執法順利實施。環保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各鄉鎮按照《鄉鎮環保工作規範化建設意見》要求,加強了鄉鎮環保工作的基礎建設,保證了鄉鎮環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年,鄉鎮環保工作基本做到目標任務明確、分管領導到位、工作人員落實。二是環境宣傳教育進一步深化。縣電視台、 報》等新聞媒體分別開闢了環保專欄”和“環保專題”定期刊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全年刊播環保法律法規6部,公布空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52期。利用“65世界環境日開展集中宣傳活動,發放環保宣傳資料4萬餘份。環保教育進一步開展,全年通過黨校培訓、舉辦環保業務專題培訓班等形式,共舉辦各類環保培訓4次,受訓對象達500餘人次。三是環保工作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縣政府與各鄉鎮、縣直相關部門簽訂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出台了 年環境保護單項工作考核辦法》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了縣委、縣政府對鄉鎮、部門的綜合考核,環保工作考核機制有效建立。

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來。全縣環境質量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生態保護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環保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少數鄉鎮和部門領導幹部環境意識還不高,還不能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一些階段性工作安排中,落實不到位的現象還比較突出。二是縣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結構性污染難以在短期內有效控制,工業主要污染物還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三是非工業性污染呈上升趨勢,三產”污染、小加工擾民等成為環保新熱點,噪聲污染和汽車尾氣污染還比較突出;四是 彭水水電站、石堤水電站成庫後,庫區水體自淨能力下降,加之水產、畜禽養殖、農藥化肥用量增加,產生的面源污染將加重對水體的污染,城鎮飲用水源保護壓力增大;五是環保系統能力建設方面還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環保行政執法力度有待加強。對此,各鄉鎮、各部門務必充分認識環保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進一步增強環保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振奮精神,迎難而上,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些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確保為廣大人民民眾創造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

二、明確目標。切實抓好 年環保工作

(一)目標任務

鄉鎮所在地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 、 、 、 、 河水質控制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以內,1.環境質量目標。縣城空氣品質滿足二級以上標準的天數達330天以上。主要次級河流滿足相應水域功能要求的斷面比例達到60%以上;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5%以上,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縣城區環境噪聲平均值控制在56分貝以內,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控制在68分貝以內。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8402噸以內,2.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在1599噸以內。年削減率為3.1%萬元gdp能耗下降3.6%

(二)工作重點

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全面清查各類在建項目,1.加大減排工作力度。一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未經“環評”審批擅自開工建設的項目要一律停建並依法查處。強化對環境影響較大項目的環境風險評估和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監管,加強項目審批的跟蹤監管和項目竣工環保驗收。進一步推進規劃環評工作,逐步推行環境影響後評價制度;二是強力推進環境準入制度。嚴格審查,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業企業不予審批,限制工藝落後、高能耗、重污染的企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與布局調整,使區域經濟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要求相協調;三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積極推進工業園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督促新建、擴建、改建工業項目推行清潔生產,鼓勵現有企業節能降耗,實行清潔生產、節約生產。

深化機動車排氣定期檢測,2.強力推進環保“四大行動”一是大力實施“藍天行動”控制施工、道路、植物種植揚塵污染;繼續推進縣城區采(碎)石場、石灰窯整治;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將機動車尾氣達標排放納入車輛入籍審驗和日常管理;控制燃煤及粉(煙)塵污染,鞏固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成果;鞏固並擴大城區煙塵控制區建設;定期發布縣城區空氣品質周報。二是深入推進“碧水行動”繼續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範圍內污染源,全面完成各鄉鎮飲用水源地立碑定界、建章立制工作,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新增排污口,禁止影響飲用水源水質的水產養殖,定期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積極推進縣城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建設,確保在年內完工並投入使用;三是加大工業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完成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污染治理項目;進一步鞏固醫院污水整治成果,繼續推進50張病床以上醫院污水整治,加強電解錳行業日常監管;推進縣域內次級河流的綜合整治,有力推進酉城河的污染綜合整治;開展水產規模化養殖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清查全縣水產規模化養殖情況,鼓勵建立生態養殖小區,禁止飲用水源區內水產養殖。三是推進實施“綠地行動”繼續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推進高效生態農業建設,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示範建設;加強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小城鎮環保規劃實施;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編制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進一步規範山黛溝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深入開展生態示範創建活動,推進環境優美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生態家園示範村創建工作;加強旅遊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規範景區生態環境管理;積極開展市級山水園林縣城創建工作;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國家下達的退耕還林任務,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四是紮實推進“寧靜行動”加強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加強建築施工噪聲的監督管理,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建築工程夜間施工許可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建築工程夜間施工臨時許可審批制度,排污申報制度和環境執法巡查制度;防治交通噪聲污染,進一步最佳化完善縣城區城市禁鳴標識,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開展噪聲專項整治,組織開展機動車違章鳴號整治,營業性娛樂場所噪聲污染整治和城市居住小區小型加工企業專項綜合整治,繼續開展高、中考期間的噪聲專項整治;深入開展環境噪聲達標區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