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2006年工作總結及2006年工作思路

鄉黨政班子成員在“1+2”基礎上,每人再聯繫一個種、養大戶,聯繫一個小康戶,聯繫一個科技戶。

通過這項活動,全鄉鄉村兩級幹部,中國小教職員工、社會各界,已和91戶貧困戶,200名貧困學生結成“一幫一”對子,已和54戶種、養大戶,54戶小康戶,54戶新科技項目推廣戶結成聯繫戶,共為貧困民眾協調解決春耕所需資金140多萬元,共為貧困學生捐款2萬餘元,共為聯繫戶協調解決發展資金480多萬元。二是推進“民情日記”工作制度。“民情日記”工作制度是連生鄉黨委幾年來一直堅持的工作制度,隨著不斷地完善和豐富它的形式與內容,“民情日記”已成為連生鄉鄉村兩級幹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個有效載體。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5月份,鄉村兩級幹部通過“民情日記”共受理民情162件,解決146件。

回顧過去的工作,連生鄉在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加快發展的要求,與先進鄉鎮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目前,我鄉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最為突出的是農民收入渠道不寬,增收緩慢;優勢主導產業發展不快,對鄉域經濟拉動作用不強。今後,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紮實工作,幹事興業,確保全鄉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二、二006年工作思路

2007年,連生鄉黨委、政府將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重點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我們要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民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大繼續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的力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搶抓機遇,紮實工作,努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2006年全鄉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中央及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增加農民收入這箇中心不動搖,堅持結構調整不動搖,實施穩糧興經戰略,突出壯大民營企業,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業,著力發展二、三產業,努力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快速增長。

具體工作目標是:

1、種植業:增加水稻面積1.1萬畝,總面積達到5萬畝;增加綠色大豆面積3萬畝,總面積達到4.8萬畝;增加綠色玉米面積5,000畝,總面積達到2.6萬畝;增加經濟作物6,000畝,總面積達到2.6萬畝(其中烤菸2,500畝),農業增加值計畫完成2,900萬元,同比增長6.5%。

2`養殖業:建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3個。發展大鵝13萬隻。

3.個體私營經濟產值突破1,500萬元,同比增長25%。

4.招商引資額計畫完成231萬元,同比增長15.5%。

5.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00元,同比增長25%

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在2007年的工作中,要重點做好四個”突出”,即:

(一)突出抓好農民增收工作,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2007年,要繼續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的精神,用好、用活中央出台的支持糧食主產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圍繞縣委提出的發展思路,認真抓好”三農”工作,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穩定糧食生產,突出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大力發展優質糧食作物,積極推廣模式化栽培技術,提高單位資源產出率。堅持走“最佳化結構、提高單產、改善品質、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發展路子,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總產達到斤。大力發展專用型優質水稻,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澱粉、高賴氨酸專用型玉米和綠色玉米,建設並完善西山村綠色專用型基地,全面提升綠色產品質量,,培育壯大綠色食品產業。

二是積極發展烤菸高效經濟作物,實現農民增入,鄉增財源。無論從富裕農民還是鄉財增收上都不應放棄烤菸業,2006年計畫綠色面積2,500畝,實現產值2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10元,稅收分成40萬元.

三是科學發展畜牧業,實現養殖標準化、基地化。通過大力推進“小區大戶”戰略,引導農民改變從事養殖業生產的思路。按照“基地化建設,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思路,採取龍頭牽動,政策促動,幫扶拉動,典型帶動等措施,推進畜牧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使肉牛、奶牛、生豬飼養均實現基地化飼養。至少建成3個養殖小區,使全鄉養殖小區達到10個。

四是繼續實施勞動力轉移戰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積極組織勞務輸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做好勞動力轉移基礎性工作。鄉要建立服務站,各村設聯絡員,形成健全的勞動力轉移網路,要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