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海洋與漁業局二OO四年度工作總結

2006年,是風調雨順、政通人和、精彩紛呈的一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奮力爭先,漁業經濟大發展、服務水平大提升、部門形象大轉變,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好的一年。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具體做了以下幾項工作:s0100

一、以推進依法管海為重點,海域管理工作實現新突破。

今年以來,我們繼續深入開展學習宣傳《海域法》活動,以建設海洋經濟強縣為目標,理順體制,積極開拓,大膽實踐,把我縣的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使海域管理實現了“三化”。一是普法宣傳工作正常化。今年以來,我局仍把學習宣傳《海域法》作為工作的重點,利用廣播、電視、會議等多種形式,搞好宣傳,特別是做好對用海對象的宣傳,進一步提高了管理者、用海者和全社會對海域使用的法律意識,保證了海域管理“三項制度”“五項職責”得以順利的落實,提高了海域規範化管理水平。二是規劃制定科學化。確定海域管理範圍是依法管海的前提,完善功能區劃是依法管海的基矗今年以來,根據盛市政府的會辦精神,我局積極做好灘涂管理職能界定及體制理順等相關工作,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在認真總結去年“濱射線”成功勘界經驗的基礎上,今年6月份明確了海陸分界線,9月份又完成了“射豐線”的海域勘界工作,至此,我縣海域管理的法定範圍已經確定,成為我省16個沿海市(縣)中第二家完成了縣際海域行政界線劃定工作,受到了盛市主管部門領導的好評。同時服務重大建設項目,對部分海域的使用功能進行了變更,並通過了專家的評審。三是使用權運作市場化。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海域使用管理的新要求,體現海域使用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提高海域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今年以來,我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創新管理方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首次對6宗21127畝海域以公開競標的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中標價達114.839萬元/每年,由上年的發包收入15萬元,年淨增近百萬元,加快了海洋管理由資源開發型向資產經營型轉變。此項工作得到了縣領導的肯定,受到了社會一致好評。海塗公司工作業績突出。自6月份縣海塗公司劃歸我局管理後,邊理順關係,邊開展工作,加大規費徵收力度,全年徵收灘涂有償使用費680萬元,比去年淨增50萬元,超額完成了縣政府年初下達的任務指標。

二、以結構調整為重點,漁業經濟呈現新態勢

一年來,我局以建設漁業經濟強縣為目標,認真組織實施漁(農)民增收和漁業提質增效工程,使全縣漁業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的發展,呈現出“三優”的良好發展態勢。一是經濟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產業貢獻率不斷提升。2006年全縣完成水產品總量14.6萬噸,實現漁業產值15.5億元,農民人均來自漁業的純收入達656元,分別比去年增長5%、5.4%和10.3%,三項指標繼續在全市保持領先。二是品種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特色不斷顯現。全縣已形成了7萬畝南美白對蝦養殖,8萬畝異育銀鯽養殖,10萬畝河蟹生態養殖,10萬畝貝類增養殖,60萬平方米網箱養殖,2.6萬畝海蜇養殖,1.5萬畝河蟹土池生態育苗以及8萬立方水體工廠化育苗等八大特色漁業基地。區域特色十分明顯,我縣已成為我省重要的水產品養殖基地。全年水產品養殖產量達10萬噸以上,繁育河蟹苗4萬公斤,培育南美白對蝦苗達35億尾,還開發了海蜇、沙蠶、鱖魚等新品種育苗。三是技術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加強漁業科技培訓。今年以來,我局共組織各類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19期,受訓人數3500多人次,發放資料5000餘份,有效地提高了養殖技術水平。科技人員並能正常深入一線進行現場指導,幫助養殖戶解決技術難題。加大了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引進了美州藍對蝦、紅腳對蝦、海蜇、沙蠶、梭子蟹、青蛤等新品種養殖,推廣了特種水產品標準化、無公害養殖、生態養殖以及病害防治等新技術,產業素質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同時還抓好科技示範戶、典型大戶的科技結對工作,來推動全縣水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以項目推進為重點,海洋與漁業活力大增強

海洋與漁業產業是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要增強海洋與漁業的發展後勁,就必須跳出漁業抓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新機制。2006年我局以項目推進為抓手,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體做好“三爭”。一是爭取國家專項投入。今年,我局不斷加大跑盛跑部的力度,全年共爭取國家各類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