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2006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總結

市政府2006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總結和2006年工作安排意見

二○○六年,是全國上下全面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關鍵之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始終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明委的指示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建設,貴在堅持的方針,立足基層,面向民眾,唱響主鏇律,打好主動仗,使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呈現出形勢喜人,成效顯著的良好發展態勢,為我市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邊疆鞏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一、2006年的主要工作

(一)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把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不斷引向深入

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今後一個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們按照“圍繞主題,把握靈魂,狠抓落實”的要求,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首先是要求文明單位在抓好各項工作的同時,著重抓好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開展好學習宣傳教育活動,起好示範帶頭作用,推動全市學習宣傳活動的廣泛開展。2006年,組織征訂《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千餘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200多冊,據不完全統計,共舉辦各種理論培訓班109期。其次是將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融入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當中,要求在創建中做到“三突出”,即突出經濟建設和業務工作,突出“以人為本,注重教育”的方針,突出為民辦實事。第三是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動中,突出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和在職幹部理論學習兩個重點,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宣講團、開辦流動黨校、組織幹部學習考試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宣講,從而在思想上解決了“代表什麼、誰去代表、怎樣代表、代表得如何”的認識問題,廣大黨員幹部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深刻認識,實踐“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增強,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按省委宣傳部的要求,先後組織兩次“十六大精神到邊寨”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8450份,贈送佤語版《十六大報告》VCD170盤,展出宣傳欄20版,掛圖172幅,為民眾義診564人,贈送價值5000多元的藥品;縣紀委、組織部、宣傳部組成十六大精神宣講團,深入到基層宣講21次,4000多名幹部民眾聽了宣講報告;組織全縣副科級以上幹部640人,對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考試。

(二)堅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與道德素質實踐活動

按照十六大對新世紀新階段思想道德建設提出的要求,我們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節,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於各種教育活動中,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大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活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圍繞“樹滄源新形象,創良好環境”這一主題,大力開展了“誠信滄源,從我做起”系列活動,加強了對廣大幹部民眾的誠信教育,強化了幹部民眾的信用意識;二是緊緊圍繞鞏固抗擊“非典”鬥爭成果,抓住文明單位、中心城鎮兩個重點,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以“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三講一樹”活動,倡導了文明、衛生、科學、健康向上的道德新風尚,組織征訂了“三講一樹”宣傳掛圖32套;三是認真組織開展了全國第一個“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共發放宣傳單4000多張,文藝表演1場,觀眾5000多人次,各級文明單位及行業代表5000多人參加“誠信滄源,從我做起”簽字活動,通過活動,進一步強化了公民的道德意識;四是開展“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宣傳教育,制定下發了“市民文明公約”,制作文明宣傳牌4塊安裝於主要街道,增強了全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意識;五是在全市城鄉廣泛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8月15日,舉辦了以“弘揚民族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的第五屆“紅土地之歌”畫苑杯演講比賽,來自各行各業的19名選手參加了比賽,此次演講賽,既為全區第八次精神文明現場會的召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又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添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通過廣泛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得到了穩步推進。

(三)堅持以人為本,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