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村書記工作總結

轉眼間,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派遣我到連城縣賴源鄉河祠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已有三年了。三年里我有歡樂、喜悅,也有困惑、焦慮,但在集團領導和省、市、縣、鄉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特別是在賴源鄉河祠村老區人民的愛護和鼓勵下,我收穫更多的是信心和期望。2011年5月1日我獲得了龍巖市勞動模範稱號、連城縣XX年-XX年度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連城縣駐村任職工作期中優秀駐村書記、連續三年考核為優秀;河祠村黨支部獲得了賴源鄉優秀基層黨支部稱號,河祠村還被列入連城縣“整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我本人也作為龍巖市駐村的代表,參加了省委組織部、龍巖市委和連城縣委召開的多次會議,並作為典型在會議上發言。

一、學習檔案、領會精神,深入民眾、融入民眾,做民眾的好朋友

三年來,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福建省委組織部下發的《關於福建省第二批下派書記檔案彙編》、《龍巖市委書記張健看望第二批駐村書記代表的講話》、《連城縣委書記林志坤關於做好第二批駐村書記工作的批示》以及連城縣委常委朱廷彬和連城縣創新辦有關做好第二批駐村書記工作的講話和檔案;認真學習派出單位--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領導和人力資源部、機關黨委領導的有關駐村書記工作的講話和檔案,並深刻領會上級領導的講話和上級機關單位的檔案精神,同時把它作為我駐村書記工作的動力和指導方針。

XX年8月下旬,我剛到河祠村,就抓緊時間,印製了300張的駐村幹部聯繫卡,買了連城縣的手機卡,又用了三夜四天的時間走完了河祠村10個自然村131戶人家,分發了近200張的駐村幹部聯繫卡,並和村裡的“五老人員”、黨員、特困戶和富裕戶進行了初步的交談,向 131戶的村民作了承諾:“有事請給我掛電話!”

在走村入戶後,我立即召開了村兩委和全體黨員會議。在會前,我充分準備。在會上,我向村兩委和全體黨員作了《在海西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發言。當我從衛生、經濟、教育三個方面來說明農村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時,村兩委和全體黨員大都認為:來了一位懂農村工作的書記,來了一位實在的書記。這時我和村里黨員的距離拉近了。

二、學習當地語言、聽懂當地語言、會說當地語言,與民眾溝通無障礙

駐村後,我發現當地民眾喜歡說本地話,民眾和你交談才說國語;遇上不會說國語的民眾,還得要有人翻譯;有時在夜談和座談時,一大幫人聊天說話,說著說著,我不由自主地成了局外人,這讓我十分的困惑。為改變這種民眾“善意的疏忽”,我決定學習當地語言。當我左一句、右一句的學習當地語言時,村民逐步地感到了我的誠意;當我在詢問是不是這個意思時,村民驚奇地發現下派書記竟然聽懂了他們的話,這時村民和我的距離又進一步拉近了;許多不會說國語的老人也會和我說上一陣子。雖然我的當地話說的不那么標準,不那么流利,但我與民眾的溝通無障礙了,我也收穫了喜悅。

三、圍繞縣委中心工作,以路為突破口,破解農村工作難的局面

河祠村距離鄉政府56公里,是目前全省距離鄉政府最偏僻的行政村之一,也是第二批省派駐村書記中最偏僻的行政村。在走村串戶的時候,聽得最多的也是路的建設。有的村民甚至說:“書記,你只要在三年內把路修好了,就完成了任務,我們會感激你一輩子的”。在市、縣領隊的關心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村兩委決定:利用全省“村村通公路”的有利契機,舉全村之力,把河祠村到賴源鄉的公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拿下。

河祠村到賴源鄉的公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建設中,河祠村界內有19公里。整個工程,河祠村需承擔96萬元的村配套款。經我和村兩委的努力,多方籌集了13萬的配套款,加上駐村捆綁資金14萬元,仍缺口68萬元。為儘快籌集缺口資金,我一方面打報告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一方面利用會單位匯報工作的機會,和集團領導和人力資源部、機關黨委溝通,爭取集團的支持,捐助30萬元支持河祠村的水泥路修建;同時在江國河縣長到河祠村調研工作的機會,力陳河祠村的水泥路修建對老區革命基點村的好處,爭取到30萬元的補助款。此舉一下子解決了河祠村的水泥路修建的最大難題,在2011年春節前修通了水泥路。2011年春節全村歡騰,一位“五老人員”還讓兒子抬著,看一看水泥路;許多村民抑不住心中的喜悅,向在外地的親朋好友說著水泥路的種種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