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區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四、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生產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20nn年,全區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賀勝溫氏畜禽有限公司),使我區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家,新增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萬山紅農業生態園、桂源紅酒業、國辰竹木、金桂園苗木、興林富苗木、廣祥物流、宏真米廠),使我區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9家,按照"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建成產業化經營基地70多萬畝,養殖小區30多個,參與產業化經營農戶7萬餘戶,形成了10多個專業村,44個專業合作組織,1000多個專業大戶。6個茶葉、水果、禽類、水產領域產品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農業產業化水平的穩步提升為今年農業保增長、保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五、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

在省市區各級重視支持下,我區新一輪新農村建設熱潮高漲。一是規劃編制力度不斷加大。區鎮兩級成立了工作專班,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和督辦檢查。區財政列支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全區重點鄉鎮集鎮和村灣建設規劃修編。目前已完7個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和45個村莊的新村建設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編制。二是試點示範成效顯著。全區確定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鎮1個,第二批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個,市級新農村建設重點鄉鎮1個,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17個,區級重點鄉鎮1個,區級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灣45個。配合舉辦中國鹹寧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我區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開展了107國道沿線和京珠北至劉家橋沿線的重點鄉鎮的集鎮改造和村莊整治,目前賀勝、雙溪、橫溝集鎮改造已基本完成。劉家橋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建設正進入攻堅階段,彭城古街1.7公里道路路基已經成型,中心景區26戶房屋拆已完成21戶,劉家橋至白沙51戶仿古裝修已完成44戶,年底可望完成100戶。劉家橋景區水網改造、大葉野茶基地等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雙溪橋鎮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建設在市區大力支持下,計畫投入2300萬元,目前已投入近千萬元,雙溪大道兩側2800米下水道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人行道改造及管線入地工程現已動工在建,電力線路改造同期進行;臨街面700戶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已完成房屋立面改造28000平方米,屋頂平改坡4000平方米,主街道綠化亮化、集鎮自來水廠等建設項目正在進行之中。三是農村建設面貌煥然一新。通過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區各鄉鎮大力推進村灣整治,編規劃、建新房、改舊屋通過"三改一建"努力改變村容村貌,湧現出了一批衛生村灣典型。浮山旗鼓村借長江工業園區開發之機,集中拆遷還建,高起點規劃,統一建設樣式,建起了370戶別墅新村。官埠橋鎮紫壇村郭李、黃庫兩村灣召集村民開會動員,號召村民捐資建家園,共募集資金40餘萬元,通過修公路、鋪曬場、改水塘、建公廁、搞綠化使村灣面貌大變樣。賀勝橋鎮桃林村唐角塗依託溫氏養雞,帶動該組經濟發展。在沒有外來資金的情況下,民眾不等不靠,自發捐資修通了1.6公里水泥路,並通過家家戶戶投勞硬化地面,集資對全組48戶房屋進行搓沙改造,村灣面貌大變樣。大幕鄉東源村山下灣民眾自訂衛生公約自我管理,讓舊居衛生管理井井有條,古樸整潔。

六、農村民生進一步改善

20nn年,全區各級各單位積極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把關注民生,為民辦實事貫穿活動始終,使農村民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人口與計畫生育網路進一步健全,利益導向機制進一步完善,20nn年10月1日至20nn年9月30日全區出生人口6185人,人口出生率為10.16‰,其中政策內出生5720人,政策外出生46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2.48%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5。以"雙千"為內容的生育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全區落實"雙千"幫扶戶326戶,落實幫扶資金165萬元,落實幫扶致富項目183個,協助落實資金360餘萬元。民政救災、社會救助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抵禦了自然災害影響,及時發放救災資金249萬元。農村低保擴面新增低保戶XX人。結合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在區委袁書記的帶頭參與下,全區1462名黨員幹部廣泛參與到"雙扶"活動中,共為雙扶戶捐助資金250萬元,幫助發展致富項目389個。交通公路部門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完成通村公路建設282公里,改造危橋12座。能源辦加大農村沼氣入戶和"改廚、改而、改圈"支持力度,全區共建成農村沼氣用戶1820戶,同步"三改"1418戶。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全區農村民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