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工作總結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這次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的舉辦,由於時間緊、規格高、組團規模大,因而任務特別艱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負重拼搏,全力以赴,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及其農業、對台工作部門、農業企業密切配合,精心籌備,組團參展參會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展示了重慶農業特色產品和優勢資源

這次參展參會內容極其豐富。中央特裝展示區除集中展示在渝發展較好、科技含量較高的重慶基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產品外,還在顯著位置展示了詩仙太白酒、三峽冬蟲夏草等全國知名品牌;在普通展示區展示了豐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品,如庫區的柑桔、榮昌的烤乳豬、永川的蝴蝶畫、涪陵的榨菜、萬州的胭脂魚、石柱的中藥材、武陵山區的山珍特產等,基本囊括我市農業精品,充分展示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果,提高了重慶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重點推介了重慶農業優勢資源和“十一五”全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描繪了重慶農業產業發展的藍圖。

(二)強勢推介了重慶投資環境和重點項目

為確保重慶代表團參展參會取得良好效果,市農業局系統收集、整理了近年來重慶市為促進農業發展出台的優惠政策,督促北碚區及時出台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投資若干優惠政策,並編制入《重慶市農業項目招商指南》。在重慶農業信息網上及時發布了重慶代表團參展參會的信息;在重慶北碚投資環境推介會上,項玉章市長助理專題推介重慶市及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投資環境;北碚區推介了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整體規劃、功能定位和發展前景;市畜牧科學院、市農業科學院還做了重點項目推介,給台灣同胞傳遞了重慶農業投資環境和有關產業項目的大量資訊。

展介會上,我們還專題製作了重慶農業發展dvd光碟, 進行滾動播放。散發了重慶農業項目招商指南、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投資指南及企業各類宣傳資料近萬份。廈門電視台、重慶電視台、重慶日報、重慶商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刊(播)了我市代表團參展的訊息、綜述、專訪等;重慶日報累計發稿達5篇。通過全方位、多層面、多形式的宣傳報導,為我市參展參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濃厚的社會氛圍。

(三)奠定了渝台農業交流與合作的良好基礎

展介會上,重慶代表團取得了實質性成果。 在重慶北碚投資推介會上,渝台兩地客商現場簽約項目四個: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與台灣茸冠農場簽訂了合作發展重慶食用菌產業的投資意向協定;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與福江有限公司簽訂了關於合作發展重慶茶葉的投資意向協定;重慶永川市農業局與福江有限公司簽訂了關於合作發展茶竹文化藝術的投資意向協定以及重慶葛恩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蘇澳農漁產股份有限公司簽定了葛根異黃酮產品供貨協定。協定總金額折合人民幣7320萬元。

在展廳現場,重慶展廳人氣最旺。市農業局分管領導接待多起台商,並與台灣高雄人關懷協會理事、綿陽無患子生技農園公司董事長吳懋貞深入懇談了菩提樹大規模種植及生物技術開發等事宜;市台辦分管領導向台商介紹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的基本情況,多名台商對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重慶基塞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美多綠色食品公司等備受青睞,與多家台商進行了項目洽談;重慶德莊火鍋現場品嘗排起了長龍,並與台北春源貿業公司簽定了價值5萬元的產品訂單,與廈門市最大的超市供應商—廈門市糧油供應公司洽談產品總代理進入考察實質階段。美樂迪食品公司還分別與沃爾瑪(廈門)、廈門山禾食品有限公司、泉州市西湖誠信商行等商家簽訂了價值上百萬元的訂單。項目簽約、產品交易及各項訂單,累計金額在8000萬元以上。

(四)更新了發展觀念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對重慶代表團來說,既是一次農業成果展示項目推介會,更是一次發展觀念更新的盛會。從總體上看,展介會上共簽下了500餘個合作協定,總金額達186億元。作為對台工作的前沿,福建省簽下了20多億元的合作協定。在這186億元的大單中,我市僅8000萬元,所占份額不到1/200。從內部看,發展極不均衡。展介會參加下來,有的企業收穫甚豐,有的卻一無所獲。由於在這次展介會上,我們按照各區縣至少有一名同志要參加一次其他省市的項目簽約、投資環境推介等活動的原則,給參展區縣部門的同志安排有具體活動,讓各級機關幹部及參展企業現場受教育,開眼界。通過現場對比,他們認識到了目前我市農業生產能力和方式的滯後,進一步更新了發展觀念,對下一步如何抓農業發展將產生強大的推動力。

對福建漳浦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的現場考察學習,也讓重慶台灣農民創業園區管委會的同志感到肩負的使命任重道遠。為此,重慶日報還針對渝台兩地農業發展的現狀,發表了《差在觀念上》的專論,給具體從事促進渝台兩地農業加強交流與合作的廣大幹部民眾打了一劑強心針。

重慶代表團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功展覽暨項目推介會上取得的豐碩成果,為渝台兩地進一步加強農業交流與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