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教師黨性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5月19日至20日,我們在縣組織部、黨委領導的組織帶領下,參加了赴沂蒙革命老區黨性教育培訓班。期間分別參觀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山東省政府舊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臨沂市城市規劃、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聽取了於愛梅講述的沂蒙紅嫂王換於的革命故事。通過邊參觀、邊聽講、邊領會、邊思考,既接受了革命教育,深化了民眾觀念,增強了黨性修養,又從心靈深處產生了震動,形成了共鳴。通過參觀學習,我的體會主要有四點:

一、民眾觀念是乾好工作的基礎。民眾是歷史的主體,是力量的源泉。密切聯繫民眾,是我們黨的三大作風之一。在長達XX年的革命鬥爭中,臨沂發生過大小戰鬥28000餘次,當時沂蒙老區420萬人口中,就有20萬人參軍入伍,120萬人參戰支前,10萬先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陳毅元帥曾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這充分體現了臨沂人民民眾為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通過瞻仰革命先烈豐功偉績、聽取革命後代的報告、觀看教育基地的歷史遺蹟,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最可親、人民最可愛、人民最可敬,只有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信民眾,依靠民眾,為了民眾,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站起來當傘,為人民民眾遮風擋雨;俯下身做牛,為人民民眾鞠躬盡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為民眾的自覺行動,才能忠實踐行黨的民眾路線,才能繼承發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才能團結帶領民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沂蒙精神是鞭策我們奮進的動力。在革命戰爭年代,臨沂湧現出了同仇敵愾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全國抗日模範村”,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無私哺育革命後代的“沂蒙母親”,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沂蒙婦女“火線橋”、擔架隊,臨沂人民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在和平建設時期,臨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用自己的質樸、勤勞和智慧,譜寫了可歌可泣、可贊可嘆的發展篇章,讓沂蒙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唯一進入中國城市增長競爭力前10名的革命老區,建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批發市場,修建了全國地級市中通車裡程最長的高速公路,成為全國18個連片扶貧地區唯一整體脫貧的老區,成功爭創了全國文明先進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10個國家級榮譽,建設了美輪美奐“大臨沂、新臨沂”。

通過參觀,進一步明確了繼承和弘揚沂蒙精神的重要性,進一步堅定了矢志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信念。使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只有把沂蒙精神內化為對工作的動力,對學生的呵護、愛戴,把滿腔的忠誠和精力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沂蒙精神,才能使沂蒙精神成為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

三、對黨忠誠是我們永遠不變的信念。仰望著孟良崮戰役高聳的紀念碑,瞻仰著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再一次深深地觸動了我們。古語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不理解革命的艱難困苦,就不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繁榮;不尊重民眾的無私奉獻,也就不能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黨的歷史,是一部革命的歷史,也是一部黨與民眾水乳交融、攜手共進的歷史。沂蒙人民為了黨、為了黨的事業,“一口飯做軍糧,一尺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沂蒙人民對黨的忠誠、對黨的信任、對黨的期望,一直在深深震撼著我們。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有真正為民,才能對得起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私奉獻;唯有真正為民,才能對得起愛黨、愛軍的沂蒙人民;唯有真正為民,才能鞏固好、發展好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嚴守黨的紀律、始終聽黨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