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體會:在科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今年八年級期末閱卷時,有不少教師對這份八年級科學卷進行了評論。主要都是負面評論較多,但我道覺得這卻是一份比較好的試卷,它著重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要想這樣的試卷得高分,跟教師平時採取怎樣的教育方法直接相關。許多學校平均分數都在60分以下,我所任教的班平均分卻有75分(一所城鄉結合部的新學校),而且這個學期我外出23天(這個學期只有4個月),我覺得這跟我平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關。那么什麼是科學素養呢?

科學素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探索精神、對科學術語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國際學生科學素養測試大綱中提出,科學素養的測試應該有三個方面組成:科學基本觀念、科學實踐過程、科學場景;在測試範圍上由科學知識、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三個方面組成;而美國學者米勒認為,公眾科學素養由相互關聯的三部分組成,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具體說就是,具有足夠的可以閱讀報刊上各種不同科學觀點的辭彙量和理解科學技術術語的能力,理解科學探究過程的能力,關於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影響的認識能力;歐盟國家科學素養調查的領導人j·杜蘭特認為,科學素養由三部分組成:理解基本科學觀點、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研究機構的功能。在我國,中國科普研究所的學者認為,科學素養由三部分組成:科學知識(概念和術語)、科學方法、科學技術與社會。總的看來,世界各國學者在科學素養的討論中都涉及四個部分:科學術語和科學基本觀點、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科學學術研究的組織功能。那么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哪些科學素養呢?

1.科學態度的培養

科學態度是人們能夠正確對待客觀事物的一種持久的內在反應傾向,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活動養成的。其核心是實事求是。圍繞這一核心,科學態度主要表現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觀事實,及時分析試驗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哪怕是極偶然的一個發現,否則就會與即將獲得的新成果擦肩而過。

2.科學情感的培養

科學情感主要包括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和渴求,關心自然,關心與社會密切相關的課題,具有社會責任感、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科學情感不但能激發認知者強烈的學習興趣,長時間保持、遷移和深化這種興趣,還能提高認知加工的水平和效率,促進知識內化水平的發展,對認知活動發揮一系列積極的作用。

3.科學方法的培養

巴甫洛夫所認為的:“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是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要大。”科學方法是科學探究的工具,是連線知識與能力的橋樑,它是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科學方法是人們揭示客觀世界奧秘,獲得新知識,探索真理的工具。科學方法通常分為經驗性科學方法、理論性科學方法和橫向科學方法。

4.科學思維的培養

常見科學思維有:求異思維、輻射思維和輻輳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和合向思維、聯想思維、靈感思維等。科學思維形式是課堂教學的要素和目的。我們的科學課堂要求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再發現,而不是一味的告知。要一定要想辦法“授人以漁”,而少些“授人以魚”。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探究的主人、科學知識“再發現”的主人。

總之,科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創新精神培養,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反映在科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應當滲透到科學教育的精髓里。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才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科學素養的新世紀人才。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讓我們攜起來手一起努力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