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

聽很多老師說每年的培訓很累,但在累之餘我們又獲得了什麼?所以我要說:累並不是根本,而是從中我們學到了促進成長的教育知識。無休止的“洗腦”不能說不累,但至少下一年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有了新的教育方式。

所以我樂於接受這種“累”。

儘管有時學到的東西不能很快付諸於實踐,但它將激發你試圖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或者是一名桃李滿天的的名師。我想,沒有老師不憧憬自己像于丹一樣在媒體面前談古論今,瀟灑自如,運籌帷幄的景象。但我們在佩服和讚嘆的同時為什麼不想想于丹的一次訪談是需要多大的準備而獲得成功的。這些不僅僅依靠的是豐富的學識,更重要的是有一種過人的膽識。

老師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總是想著教育家為什麼那么優秀,而把自己永遠定位在山腳下的那塊石頭。

不敢想的老師肯定不敢做,不敢做的老師肯定成不了教育家。

所以,我佩服高金英。

高金英老師打破了我心目中許久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家幾乎都是語文老師?但培訓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把她看成我心目中所認為的“蘇霍姆林斯基”。儘管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我終於找到了一個非語文學科的教育家。一個同樣文采飛揚,融貫中西,對歷史人物如數家珍的形象徵服了我。所以我想一個教物理的老師能滔滔不絕,彷若懸河怎能不讓我們這些老師汗顏。

不敢說,絕對養不成敢說的心態。但敢於說不代表說得好,有時演講的時間規定10分鐘,而演講者仍舊在激情四射的一遍遍的重複著沒有一點自己思想的情景時,我想沒有一個老師不在心裡說:下來吧,已經嚴重逾時了。

所以,我要說:時間是什麼?時間等於觀念,有時演講不是個人表演的舞台,一個優秀的老師並不能在拖延時間中來證明自己的。

孔子的思想集中在《論語》中,幾千字如果去讀一個小時估計差不多了,但解釋一下就很複雜了。從讀論語所用的時間來看,我們能說老孔不厲害嗎?

一個沒時間觀念的人怎么去教育別人?

高金英,于丹都是老師。余秋雨呢?可以說是老師也可以說是文化名人,《千年一嘆》使人讀懂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給人增添了那敦煌無盡的哀怨。東西方文化在余秋雨的語言中上升到國中老師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但歸根結底是希臘文明和大河文明的碰撞,無論是農耕文明還是現代文明都離不開文化的內涵。可見,余秋雨對歷史的了解是很透徹的。

有時我就想:一個文人不了解歷史也就是個文人,一個了解歷史的文人有可能就是一個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