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畫農村國小語文骨幹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理論聯繫實際是貫穿本次培訓的主線,其模組化的培訓方式,總共分4個模組16個主題。第一模組是“教師職業規劃與素養”,包括“當代國小教師的素養分析與展望”和“卓越教師的語言表達藝術”兩個主題;第二模組是“教育教學理論”,包括“國小語文課程教學資源開發”、“怎樣運用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催生有效課堂教學”、“淺談國小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教學內容的選擇及創新”和“課改·兒童·生活”五個主題;第三模組是“學科教學研究與實踐”,包括“語文課程標準與國小語文教材的分析處理”、“課堂教學觀摩與評課實踐”、“早期閱讀的研究與實踐”、“綜合實踐活動課探討”、“教研活動觀摩與實踐”、“識字寫字教學實踐”、“觀察能力與習作教學”和“文本細讀與教學設計”八個主題;第四模組是“教育信息技術”,其主題為“計算機網路基礎與遠程教學平台運用”。

(四)培訓模式及方式。本次培訓模式為集中學習、返崗實踐、自主研修和集中考核五個環節。其方式有六種,一是專題講座:由國內專家教授與特級教師主講從橫向與縱向兩方面拓展學員的學術視野增強學員理論結合實踐提升自己專業水平的意識,深化學員對語文教學的認識。二是教學觀摩:由國小語文特級教師及優秀教師授課,學員觀摩、思考與交流。通過傾聽、觀察、分析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策略,對照自身教學實踐行為的異同,學員提升自己對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認識與理解,並且習得多種有效方法與策略,用以改善自己的教學效果。三是教學設計:由學員結合自己的專題研究,合作研討與設計教案,並實施教學。親身的設計與實踐不僅可以幫助學員內化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學員在團隊合作與互動中生成新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與實踐能力。四是案例分析:學員通過觀摩國小語文課堂實錄,討論與交流。學員結合自身教學,收集案例,分析討論,診斷與反思,在團隊合作與互動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好能力。五是學術沙龍:圍繞國小語文教學熱點問題,培訓班學員分組展開交鋒與討論,在討論中理清自己的教學觀點,澄清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並生成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六是自主培訓:學員運用文獻資料及網路平台資源,根據研究專題,展開自主學習,生成自己的教學觀點與主張,提升自己的獨立研究能力。

二、專家點化、名師引領、學員啟發,自己多年的困惑與企盼得以化解

作為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我有這樣的經歷,新課標研讀了,文本鑽研了,教學參考書琢磨了,學生實際一一掌握了……就像該做的工作都已經到位了,就是教育教學的結果與理想差距太大。於是心生許多的困惑和諸多的企盼,如謎團一般黏在心頭,縈繞腦海久久不散。深究其因,不是農村小學生中缺少千里馬,不是農村國小語文教師與伯樂無緣,也不是農村國小語文教育教學資源匱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在參訓期間,自始至終以一個小學生的身份,用心聆聽了柯昌平、楊麗、張坤香、翟應增、溫艷玲、丁曉東、董鳳桂、李家玲、李青霖、鍾詩蓮、吳克偉、惠中、張應奎、王榮生、高永娟、高芹等名師專家的循循善誘,心底謎團茅塞頓開之感油然而生,現從獲取的成堆的家珍中摸出幾枚來概述,與同行分享,更主要是拋出自己的心得之磚,引來同行之玉。

(一)思想意識得以提高

參訓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打心底熱愛教育事業,既然以教育事業為生,就得竭盡心力搞好本職工作,以保證生活來源不受影響,並儘可能地體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我總是想,做一個普通教師未嘗不可,但是,能做一個好老師更是夢寐以求,若能如願以償,演繹出的人生肯定會更加精彩。

順應對好老師的嚮往,教師才能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啟發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而醞釀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和諧環境。常說萬策之首,攻心為上。這就啟示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得先把學生的心拴住,學生才能在向師性的驅動下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可能性才會更高,落實好素質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二)國小語文課程教材得以有機整合,師生關係得以和諧構建

常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此理一點不假。通過參訓,我從名師專家的誘導中領悟到,教材是學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藍本並非聖旨;教改勢在必行而非雁過無跡,教改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學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攆不動,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綠草去餵。學生之所以遠離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把他們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我們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學的餡餅,但是我們可以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源,以多方力量為推動器,農村國小語文教育教學照樣可以熠熠生輝。如果我們用心尋找到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交叉的點,那個點即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金鑰匙,進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無限的知識將迎著方法之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