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掛職培訓學習心得:從管理走向服務

以前也到x中參加過聽課、教研等觀摩活動,說實話,就感覺老師講的少了。只是從表象看一中的改革和轉型,只是一名旁觀者。2月28日到x中掛職,兩周學習中我深入課堂聽課,參加輪崗培訓,對x中教育轉型、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特別感謝教育局領導給我們大家爭取來這樣的學習機會,沒有這樣的深入學習、浸潤陶冶,我的思想不可能發生這么大的轉變。

短短兩周,輪崗一個部門,看的還不全面,簡單談三點體會:

一、 教師為學生服務——跟蹤聽課,對學科教學的新認識

以往,走進一中學科教室,聽一節課,就離開了,既沒有去想課前老師會做些什麼,也沒有思考課後需要做些什麼?利用一周的時間,跟蹤聽課,才有所了解。就拿高二語文為例,主要採用單元學習,制定單元學習規劃,明確學習任務,老師提前布置自主學習,課上進行前測,根據前測的情況進行課堂提問,答疑,這個環節講的還是比較多的,接著梳理文章脈絡,強調重點,最後進行後測,如果仍有問題可以進行答疑。教學的基本環節年級是一致的,只是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進行微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教師始終遵循這樣原則:只講學生不會的,學生會的絕不講,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自主研修在一中各學科學習中都有體現,為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學校建立了相匹配的評價制度,過程性評價占到了60%,完成自主研修內容、課堂提問、解答問題,主動承擔學科其他工作都可以加過評分,而且能夠做到學什麼,考什麼,出題基本都在研修範圍里。

由此想到國小的課堂,發現我們大多時候只是在強調我們認為的重難點,並沒有了解學生的情況,其實,我們經常也布置語文作業,但目標性不強,可能只是讀讀課文,其實我們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解決簡單的課後問題,然後針對學生的問題講解,這樣學生可以更集中注意力。節約的時間,可以進行作業練習,減少家庭作業,或者進行拓展訓練。回校後,我就準備發動有興趣的教師進行嘗試,對比,兩種方法的利弊,徵求學生意見,只要學生喜歡,我們就堅持下去。這也是一中文化理念之一:學生第一。

第九國小xx年秋季嘗試進行一、二年級評價改革,取消期末考試,過程性評價和期末分項考察相結合,老師對學生的作業、課堂表現、每單元成績都納入評價中來。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意識到分數不是最重要的,要看重學的過程,學的態度。

二、 課程為學生服務——從分層教學、分類教學想到的

一中課程的原則之一是頂天立地,既能保底,也給有能力的孩子提供發展空間。我們國小老師們也應該從補差中解脫出來,不是放棄,但也要給優生提升的空間。由於畢業、抽考壓力,我們國小老師們把大量的經歷放在了學困生身上,往往忽視了優等生的提高。讓優等生陪著學困生一起學他早已會了的東西,我們可以在五六年級嘗試進行分層教學,當然,我們的師資有限,不可能分的太細,但我們可以嘗試,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分層,給困難生更多鞏固基礎的時間,同時給吃不飽的學生一些拓展,不扼殺她們對學習的熱情。

三、管理就是服務——從李國蓮校長身上學到的

x中領導、老師工作十分繁忙,但作為xxxx市教育培訓基地,對我們這批掛職的老師們他們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把我們分到各個部門跟班學習,每兩周挑換,也就是我們每人都有機會輪完所有部門崗位。校領導、中層幹部、老師們除了自己的教學任務,還要為我們提供講座,把自己的工作職責、如何更好地轉型毫無保留地和我們分享。記得一位老師這樣說:累不累,確實累,但做自己想做的事,心甘情願。

作為管理者,李校長自己本身也是高二學部的負責人,除了協調好本學部的事務,她還要經常關注其他學部的教學和其他事情,學校重大事情也需要他協調組織溝通,從談話中可以看出,李校長不僅關注了學部的教師教學、學生學情,級部學科間的溝通,還能關心教職工生活,幫助解決困難,作為管理者這是非常重要的。讓問題在溝通中、協商中、對話中解決。

在x中已近兩周,聽課、學習、和老師交流,跟李校長學習,這個過程對我來說,不像是學習,更是一種浸潤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我呼吸到了一中的文化,原來文化對學校的影響這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