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要想做到這些,就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分數,而要時時注意對人的關照(以人為本)。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得好:“在教育工作中,沒有小事……最好的教育組織工作是不會忽略細節與小事的”。我深刻地理解到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反感、畏懼及牴觸情緒,走上教育的反面。

熱愛學生,管理學生時,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挖苦,幫助學生邁出成功的第一步。蘇聯教育家蘇姆林斯基認為:“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鼓勵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勤奮學習的願望”。他強調說:“請你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一旦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幫助學生邁出成功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步有時甚至影響著人的一生.記得有一位特級教師這樣說過:"不要小看教師一、兩句鼓勵的話,學生的心扉往往是受到教師公正表揚的一剎那開啟的”。鼓勵後進生前進,更為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不要把自己看成一無是處,事情往往是這樣,所謂後進生,雖然在某些方面表現較差,但也會在不為人注意的另一些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優勢,倘若能耐心引導他們揚長避短,說不定日後會有所成就,我們教師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重視鼓勵,大多教師都能做到。但我發現,教師們給優秀的學生的鼓勵一般是非常慷概的;給後進生的鼓勵卻非常,有時不但不給,反而給以嘲弄、奚落、挖苦。人們似乎樂於錦上添花,而不屑於雪中送炭。但實際的需要卻恰恰相反。親切的關懷和熱情的鼓勵應該更多地給予後進生,因為他們更加需要。而鼓勵的方式方法也應是因人而異的。有經驗的老師總是對優秀生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善於從他的作業中發現不足之處,以幫助他們踏上新的台階。對後進生,則應從他們哪怕看來是錯誤的答案中也尋求正確的因素, 然後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到達成功的彼岸。正是這樣從學生的不正確答案中尋到了正確的因素, 然後巧妙地幫助學生找出正確的答案,我覺得,這才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方法。

總之,對學生應該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挖苦。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理本來已很自卑,我們教師除了不歧視、不討厭他之外,更不能用挖苦的語言去打擊他們。應該用關心和愛心、表揚和鼓勵來激發和促進他們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走向成功的彼岸。

關愛學生,走近學生,溝通從心靈開始。贊可夫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孩子”。奧雷斯也說過:"面對真誠的微笑,不要戴上假面具,誠心誠意,無絲毫造作的親切,即使是喪盡天良的人,也必定會感動不已”。只要本著愛心,從心開始溝通,必然成功。首先要走近學生,把愛心送出去,並要讓學生感覺到你的愛心。布貝爾說得好:"當教育者贏得了學生的信任時,學生就是對受教育反感也會被克服而讓位為另一種情況--親近”。這需要班主任老師進行和風細雨、堅持不懈的努力。關心其學習,關心其生活,關心其關心的東西。春不種,秋不收;春華,必秋實。付出老師萬分的愛心,必能換來學生的真情回報。

作為班主任,每天我總是先到教室後到辦公室,放學也得看到最後一個學生走才下班;還要抽查學生早操,抽查學生某課作業一次。無課也經常到教室外看看課堂情況;每周至少開學生幹部會議一次,星期一的班會以及其他集體活動,我都提前安排準備。與學生接觸多了,師生雙方思想情感交流也就多了,學生對老師的感情除了敬畏,更多了一份親近,紛紛敞開心扉,傾吐心聲。這樣,我就能更多地了解學生。

每個人都需要愛,尤其是孩子。有些時候,點滴的關懷能給有需要的人無盡的溫暖。遇上天氣驟變,我提醒學生適當增減衣服以及帶好必要的用具;碰上交通不便,我提醒學生小心慢行;若然學生生病,我及時給予關心,適當安排優生為其補上功課……滴水不斷,真誠所至,金石為開。中學生正處於青春初期,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有時達到非常脆弱的地步,班主任說話的用詞、語氣甚至手勢、神情都會引起學生的心理波動,稍不留意就極可能挫傷學生的自尊,這對學生配合老師教學會有消極的影響,也很可能影響師生感情,因此不可小視。應以親切坦誠的態度去傾聽學生內心的苦惱,分擔學生的憂愁和委屈。學生難免因自身問題在學習生活中遇事心情多變,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自己不能排解,又不願意向別人訴說,加上別的原因,如果不了解,聽任發展不加疏導,甚至一味指責,往往容易使其走向極端甚至採取過激行動,其後果常常是很嚴重的。面對老師出於好心的批評、斥責,學生也許敢怒而不敢言,但在其內心深處就感受不到心靈的溫暖,結果會因有苦無處訴說而委屈更深,甚至於釀成不該出現的悲劇。報紙上曾經報導的學生自殺就是典型例子。因此,班主任及時發現並了解學生的細微心理變化並加以疏導,就極為必要了。當然,有時班主任要嚴守學生秘密,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教育才有可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