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體會:一路收穫,一路成長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古人云:“每日必三省吾身”。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更要具備反思的能力。說到反思,我們太熟悉了,從每學期開學到期末,每一課我們都在反思,但反思的效果卻微乎甚微。原因在於我們的反思成了一種形式,是為了反思而反思,根本就沒有用心地、及時地去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新奇的思維火花,即使有了好的做法,也因懶惰而不願動筆只解決眼前就了事,就這樣在不斷地推諉中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教書匠”。雖然,領導在會上也經常強調寫教育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可總也不能很好地去實踐。於是,我們很多老師,大部分時間都在埋頭工作,終日忙忙碌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昨天的故事,然而卻大多碌碌無為。若干年之後,就有了一種日落夕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停下腳步回首自己走過的道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缺乏反思意識和習慣。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說過:“一個人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只是埋頭教書,僅僅滿足於自己狹隘的已有教學經驗,不去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教學進行概況、歸納和反思,也許他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可能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又怎會發展和提高呢?那么如何通過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呢?首先要強化學習,提高反思素質和能力。教學反思不是回顧,要真正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不但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職業道德感和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還必須要有紮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學科專業知識以及實踐性知識和技能等。比如,每期至少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寫一萬字的讀書筆記、上一堂公開課、在組內或校內做一次教育教學學術發言、寫一篇教學心得或論文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就為為寫好教育教學反思奠定了良好的素質基礎。其次要立足課堂教學,加強案例分析。有老師說,教學一個年級已經連續很多年,反思無話可寫,其實不然,雖然我們每年拿到的教材大致一樣,但所面對的班級不同,學生不同,教學方法也不會一樣,反思的內容更不可能一樣,只是反思的過程需要我們付出稍多一點的時間和精力罷了。

因此,作為一名骨幹教師只有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經驗才能升華,感性的東西才能上升到理性階段,自身的專業才能向更高的方向發展,那樣就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研究型的教師了。

一個人能走得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麼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相伴。有幾位好的同伴將會成就你的一生。感謝這次北師大培訓班的各位專家、學者,為我們指點迷津,感謝這次與我們同行的各個學校的骨幹教師,從他們的身上讓我看到了同行的優秀和自己的不足,感謝開發區領導為我們創造了這次北京培訓的機會。短暫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專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卻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我相信這次北師大的培訓一定會在我們這批學員的頭腦中颳起一場頭腦的風暴,掀起一場教育教學的思潮。展望未來的工作、學習之路,將是永無止境而又艱難曲折的,而我卻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追求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即使我永遠成不了教育家,但我願意做一個有個性,有想法,有追求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