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培訓心得體會_城市建設學習個人總結範文

城市建設培訓心得體會篇四

今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根據部里統一安排,我與市直和縣區70名同志前往深圳經理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專題培訓。學習期間,參觀了深圳漁民村、深圳京基100大廈、城市規劃館,瞻仰了鄧小平銅像,深深感受到了深圳作為改革“試驗場”所展現出來的拓荒精神。也被這座市場的年輕美麗深深吸引。結合學習和城市參觀的感受,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是接受了新的觀念。深圳有其獨特的城市性格,比如“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沒有危機就是最大的危機”、“多樣、包容、開放”等等,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三種觀念,一是創新觀,二是膽識觀,三是務實觀。創新對整個深圳來說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面對的現實,深圳這個地方允許失敗,但絕對不允許不創新,我覺得與深圳比,內地最大的差距就是幹事情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創新、不敢超前、因循守舊,怕擔責任,把主要精力都消耗在了一些務虛的事情上面,整體想著如何協調關係,很多工作流於形式,不敢動真格。給我們講授《規劃管理者如何甄別方案的優劣》的吳文媛教授有一句話我很認同,“面對速度,我們只有學習;面對變化,我們只有改變;面對危機,我們只有創新”,以往的設計成果都應當開放共享,不存在對員工制定嚴苛的保密制度,在她看來,企業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如果固步自封,眼光總是停留在過去,必然會被社會淘汰,只有不停的創新進步,才能生存發展。除了創新的觀念,還有深圳的膽識觀和務實觀,也就是敢想敢做,我們參觀的深圳“漁民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進入新世紀以來,以舊城改造為契機,通過股份制運作,有效整合利用土地資源,把一棟棟最難治理的城中村“握手樓”變成了現代化的“花園式”小區,其中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岳陽城市管理建設者思考和借鑑。

二是對深圳這座城市有了清晰的認識。深圳是一座流動的城市,走在深圳的街頭,人流密度明顯超過岳陽。深圳人口有1280萬,其中有戶籍的人口將近300萬,從深圳人匆忙的腳步可以看出,深圳是一個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的城市,每個人都顯得非常忙碌,生活上也就一切從簡,這一點從一日三餐可以看出來,在深圳工作的大多數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嚴謹”,自我要求嚴,怕丟飯碗。同時,又不甘於現狀,為了更好的發展,經常跳槽摔飯碗。每個到深圳來闖蕩的人都懷揣著夢想,無論出人頭地還是發財致富,每個人都設定了奮鬥目標,這也導致內心緊迫感和焦慮感,因此頻繁跳槽就成為深圳打工者迅速接近目標的捷徑。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種敢於轉變的職業風尚和敢於嘗試的拓荒精神,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深圳的高速發展。相比較而言,內地生活節奏較慢、傳統觀念占據主導地位,工作生活講求安逸,容易滿足於現狀止步不前。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僅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國際上一般要一百年才能完成的從“三來一補”到“自主創造”的轉變,從加工工業型城市快速跨越成為高科技產業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們率先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的、企業為主體、官產學研資介合理定位緊密結合的區域性自主創新體系,從而匯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自主創新洪流。同時,在產業政策上將高新技術放到了重要的戰略位置,進行大力扶持,從而使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深圳建市時間不長,但卻重視文化產業發展,並且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口號,深圳文化氣息很濃,特別是讀書的氣氛很濃,走在深圳街頭,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書城、書店,其中人流如織,或站或坐,全神貫注,深圳繁華的背後,是無數深圳人為了生存、發展而努力學習、鑽研的辛勤和汗水,頑強濃厚的學習精神造就了深圳的城市文化底蘊,也是深圳創新的內在動力。

三是從深圳的昨天看到了岳陽的明天。岳陽的發展應當借鑑深圳的經驗。首先要高起點規劃。城市的開發建設要有戰略眼光、要合理有序地開發資源,要秉著科學的精神,從專業的視角對城市進行規劃論證,要重視城市居民體驗,以民眾的切實需求為規劃的著力點,破除外來干擾,杜絕城市規劃中的暗箱操作。其次要保持速度和效益的協調。在大力引進外來資金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效益,要從資源、人口、環境三者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關係中,尋求一個平衡點,特別要防止為了吸引資金,不加選擇、不經論證;盲目上馬產能過剩的項目、而忽視環境承載力,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影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再次要不拘一格、廣納人才。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要大力吸引各類人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從根本上創新現有人才制度,引進真人才。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幹部培訓力度,著力培養人才。既要走出去學,更要請進來來教,請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專家學者來為岳陽的發展建言獻策。既要培養專業型幹部,更要為基層培養一大批綜合型的領導幹部,根據工作需要為他們量身制定系統完備的培訓計畫,樹立正確的學習導向,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使他們在學習中轉變觀念,提升能力。

城市建設培訓心得體會篇五

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11月19日至28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濟大學城市建設幹部培訓中心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學習。這次就城市綜合發展、風景旅遊區規劃建設與管理、城市文化與美學、城市社區治理、城市化與工業化、中心城鎮風貌規劃、城市開發、智慧城市、生態城市規劃、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城市發展經營與投融資、城鄉統籌與新農村、城市的自我更新和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學習和了解,到松江區泰晤士小鎮、楊浦區的五角場、黃浦區的南京路步行街外灘、浦東新區的陸家嘴、世紀公園、徐匯區的徐家匯、寶山區的吳淞口等商業中心以及上海書城、上海火車站、人民廣場、淞江城市規劃展示館、同濟大學圖書館等進行了參觀遊覽。學習結業時評選為優秀學員,受到表彰獎勵。這次研修班的集中學習,時間不長,但受益匪淺,感受到了我國長三角發達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與西部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感受到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的勇氣和膽識,同時也想到了我們的後發優勢,增加了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教學安排周到細緻,課程設定前瞻系統,導師授課深入精心,共14節課先後有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共融投資管理公司、上海聯創建築設計公司、同濟設計集團的15位專家學者講課,既開闊了我的視野,也更新了知識,對我現在的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尤其是在新型特色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如何實現文化旅遊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有了更多的思考。10天的學習,是一個打開門的過程,我將把這次學習培訓的所思、所想、所獲用於工作中,並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追蹤與研究。

一、資源及前景分析

發展一個地方的文化旅遊產業,首先必須把這個區域的基本情況摸透,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去找準自己的歷史方位、找準自己的座標,同時把工作思路與整體的歷史背景、整體歷史機遇結合起來,通過搶抓歷史性機遇來發展旅遊產業。xx是貴州清早期工業文明的發端地,是古xx國之都,是xx部之源,在xx地區乃至在黔、渝、川三省市交界地區,生態文化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捷,具備開發紅色歷史、生態休閒、康體運動、鄉村民俗文化旅遊的廣闊前景。應該說,在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一)區位條件。xx地處貴州省北部邊緣,與重慶市江津區、xx區和四川省古藺縣、合江縣,以及本省的xx市、xx市、xx縣相鄰,處於中國xx白酒和三省市文化旅遊經濟“金三角”核心地區。仁赤高速公路和即將建設的江習古和正習高速公路、三條國道四條省道線橫貫全境,規劃中的赤水經xx至xx鐵路、遵義至仁懷經xx至xx鐵路、xx航道直通長江,xx機場既將通航,旅遊交通方便快捷。20xx年以來,抓住周邊“火爐”氣候優勢,針對重慶、xx等一級客源市場,逐步形成“紅綠共舞”文化旅遊格局。規劃設立了以白酒產業為主的省級xx經濟開發區,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市級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縣級xx部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以現代特色農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園區,打造原生態鄉村旅遊度假產品,發展鄉村旅館490家,床位10216個,賓館酒店275家,床位5025個,創建等級鄉村旅館74家。創建三星級、新建五星級、四星級賓館各1家。啟動文化旅遊商品、工藝品開發,完善購物功能,民眾收入不斷增加。習酒、岩蜂糖、方竹筍、野生天麻等生態特色商品進入旅遊超市,為文化旅遊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市場需求。

(二)資源優勢。xx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古xx國xx部文化、紅色文化、古鎮文化)和濃郁的民俗文化。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4A級旅景區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正在建設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xx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和xx經濟開發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煤電氣紡一體化園區以及正在爭取的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有xx國xx部歷史人文景觀,公元220xx年蜀漢章武時期的摩崖石刻,八百年樹齡的中國杉王,貴州清早期工業文明遺址博物館,貴州第一石窟望仙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川鹽入黔的老碼頭、秦幣、漢磚、古陶、宋代酒窖、古鹽號、船幫舊址、四渡赤水戰役舊址等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項,全國紅色革命遺址158處,各類在全國全省唯一的紀念館、博物館、陳列館10個。xx氣候涼爽,森林覆蓋率53%,年平均氣溫13.6度,年平均降雨量1112.5毫米,是休閒避暑度假之地,天然氧吧,避暑天堂。周邊有近10個國家級景區,境內有中國丹霞谷、中國杉王、天鵝池、飛鴿子、長嵌溝、清溪溝、漏倉溝、銅灌口等8個生態景區景點。分布在紅色地貌、丹霞奇觀的三岔河、長嵌溝、清溪溝、銅灌口、漏倉溝等地,全縣丹霞地貌達565平方公里,70%以上的面積海拔高於900米,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發展避暑度假旅遊產品和鄉村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三)政策紅利。文化旅遊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xx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革命老區縣和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烏蒙山區扶貧攻堅縣。也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世界銀行六期貸款旅遊扶貧試點示範項目縣和正在創建的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範縣、國家旅遊度假區、省級文明縣。進入新世紀以來,xx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致力於文化旅遊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將文化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實現了第一個十年的跨越式發展,完成了文化旅遊總體規和部份景區景點和產業園區規劃。據統計,20xx年以來,遊客接待量連續七年翻番,20xx年1-11月,文化旅遊產業投資25億元,遊客接待量17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7億元。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1.4億元,文化產業占GDP增加值的2.09%。從20xx起,擬設立20xx萬元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出台扶持發展旅遊產業辦法,重點抓好以文化旅遊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產業的政策紅利正在釋放。

綜合分析,xx有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良好的物質基礎、文化內涵和歷史機遇。必須增強發展信心,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全面地、客觀地、歷史地分析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搶抓機遇,發揮優勢,推動縣文化旅遊產業長足發展。

二、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出了"文化旅遊強縣"戰略目標,文化旅遊產業地位不斷提高,目標定位和發展思路不斷清晰,投入不斷加大。在克服起點低、起步晚、基礎條件差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進一步完善了文化旅遊規劃編制,確定了“一鎮兩線三河四區”文化旅遊發展思路,以紅色文化為重點的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和以綠色生態休閒度假為主的xx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中國丹霞谷、國家森林公園飛鴿子、四渡赤水戰役紀念地、天鵝池、菁山五大文化旅遊景區景點建設和提升改造全面展開,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遊環境日益最佳化,旅遊產品逐漸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已邁出有序發展的堅實步伐。但我縣目前在文化旅遊開發、產業發展上仍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必須加快突破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瓶頸。

(一)文化旅遊資源整合不夠。我縣文化旅遊資源儘管較為豐富,但分布較為分散,利用層次較淺,總體規模小、檔次低,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在這些旅遊資源中,屬於優質資源的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和xx國xx部歷史文化資源,因其開發時間晚、程度低,品種單一,參觀時間短,旅行社難以作為旅遊目的地而推出,不能有效留住遊客,參與市場競爭。必需進一步加快資源整合,融入市場競爭機制,著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文化旅遊品牌。

(二)旅遊開發建設投入不足。我縣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成立了“xx縣文化旅遊發展領導小組”,規劃儲備了千億元的文化旅遊開發項目,為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場發展空間。以土城紅色文化城為重點,開發建設的紅色文化旅遊區從20xx年起至今,已完成項目投資一億多元,修建了四渡赤水紀念館等單體項目,按照5A級景區標準,投資10多億元的景區改擴建工程將於明年底完工,有望實現我縣第一個成熟5A景區的突破。但與周邊江津、xx、古藺、合江、仁懷、赤水、xx等兄弟縣市區相比,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總體投入明顯不足,景區建設進展緩慢,嚴重製約了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旅遊配套設施規模偏小。目前我縣有三星級賓館1家、準三、四星級賓館2家、在建四、五星級賓館3家,旅行社門市部4家,旅遊加工企業1家,旅遊商品專賣店1家,旅遊公路5條,在建景區5個,以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為核心的文化旅遊產業初具雛形。但旅遊交通、旅遊接待、旅遊信息、旅遊監管設施仍然不夠完善,沒有大型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旅遊通道還不發達,核心景區沒有星級賓館,農家樂經營戶數量有限,遊客接待能力較弱,旅遊商品生產規模較小,市場準入制度不健全,市化程度不高,民營資本進入受阻,文化旅遊企業少,產品缺乏競爭力。

(四)旅遊產品宣傳推介不夠。xx是貴州清早期工業文化的發端地和xx國xx部之城、紅軍四渡赤水主戰場,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但人們提到紅色文化旅遊往往想到的不是xx,而是赤水、遵義等地。xx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眾多優質旅遊資源缺乏有效的市場宣傳推介,社會認知度不高。

三、對策及建議意見

面臨新一輪改革開放形勢下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趨勢,xx文化旅遊產業優勢和劣勢同在,機遇和挑戰並存,如何查找問題探尋對策,審時度勢謀發展,是我們所必須要思考回答的。

(一)政府引導下好“三步棋”。

一是完善規劃體系。根據xx縣文化產業和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要求,統籌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以構建紅色生態xx部文化旅遊為核心,歷史文化和鄉村文化旅遊為重點,在現有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規劃編制,高標準打造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區、xx部生態文化及中國丹霞谷、中國杉王、天鵝池、飛鴿子、清溪溝、桃源洞風景旅遊度假區、菁山森林公園城市旅遊區、楊家園電站風景旅遊區,高速公路文化旅遊景觀帶。二是制定準入制度。制定適合xx實際的文化旅遊產業準入制度,建立智慧文化旅遊平台。在景區建設上,積極探索景區景點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適度分離的新辦法,制定招商引資、稅收、投融資、土地使用和政府服務等方面優惠政策,依法依規進行旅遊資源開發和經營。在旅遊線路推薦上,加大本地旅行社扶植力度,出台獎勵辦法,提高購票返還比例,加快我縣精品旅遊線路推介步伐。在鄉村旅遊開發上,結合《xx縣關於推進鄉村旅捨實施方案》,鼓勵農民家庭開展農家樂經營活動,對稅收、投融資、政府服務、培訓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戶進入鄉村旅遊市場,確保“文化旅遊強縣”戰略全面實施。三是整合優質資源。從效益化著手,遵從最佳化原則、生態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重點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生態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旅遊、鄉村生態旅遊等優勢項目,及早對項目進行整合、重組,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優質旅遊資源價值最大化。

(二)文化旅遊部門唱好“三台戲”。

一是唱好招商選資戲。根據準入制度和發展平台,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組團參加招商選資推介會和文化旅遊節會活動,主動對外宣傳和推介xx旅遊資源,邀請客商來xx考察、洽談。以重慶城市圈和川南、xx文化旅遊生態圈為契機,發揮xx結點區位優勢,突出抓好紅色文化旅遊、綠色文化旅遊、xx國文化旅遊等一批優勢文化旅遊資源的招商引資工作。

二是唱好旅遊項目包裝推介戲。有效整合全縣旅遊資源,注重項目包裝質量,聘請專門機構、專業人員,對項目分別進行整體性、全方位、個性化包裝,便於投資者全面、深入、準確地了解項目情況。建立項目推介機制,依據國內國際旅遊資本流通趨勢、企業投資意向,結合我縣旅遊資源特點,採取郵寄、駐點報送、網路推介、節會推介、電話推介、企業推介等方式做好旅遊項目推介工作。建好項目儲備庫,積極向上申報旅遊項目,做到儲備一批、申報一批、落實一批,爭取更多的旅遊項目擠進國家、省級部門計畫籠子。

三是唱好農家樂鄉村旅遊戲。以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旅遊開發為重點,大力推進旅遊名鎮(村)創建活動,著重打造三條高速、三條國道、四條省道沿線xx國xx部風韻紅色生態文化旅遊景觀帶;以鄉村文化旅遊為核心,結合新農村建設,開發一批極具特色、優勢明顯的精品鄉村旅遊景點,著力打造xx河、赤水河、xx河生態農業觀光休閒旅遊景觀帶;以高粱、菸葉、油菜示範基地為載體,圍繞生態農業資源,建好油菜花觀景台、桃花源 、梨花苑等旅遊項目,開發花海鄉村生態旅遊景區;大力實施星級農家樂創建活動,推進鄉村農家樂旅遊產業發展。

(三)文化旅遊產業亮好“三張牌”。

一是紅文化牌。以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區開發為重點,科學保護與開發利用長征四渡赤水、國家歷史文化名鎮資源,打造xx國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第一城、青槓坡戰鬥遺址、九龍屯等人文景觀,藉助中國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轟動效應,加快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進程,使之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紅文化旅遊目的地。

二是生態休閒度假園林城市牌。牢固樹立打造旅遊就是打造城市,經營城市就是經營旅遊的理念,以縣城區和xx部生態區“一河兩城八區”為依託,以創建旅遊城市為動力,以xx部生態文化旅遊為亮點,打造森林公園 、水上遊樂園 、xx河景觀帶、xx部水鄉、xx國文化城、愛國主義和警示教育基地、中國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第一縣主題公園及高檔住宅區。將縣城作為景區大本營,大手筆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景交融優勢,將xx建設成為有特色、有品位、有影響力的現代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旅遊度假區和智慧遊客集散中心。

三是現代農業觀光休閒和鄉村文化旅遊牌。以申報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開展兩項民眾教育活動、修建三大水利工程、四大交通工程、五大園區建設、六項行動計畫的實施為契機,依託十大風景旅遊區,積極做好現代農業生態景觀帶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抓好省市縣農業產業園區等景觀建設,打造水上休閒娛樂、工程建築覽勝、田園觀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帶。突出xx風xx韻建築風格,規劃建設美麗xx新農村,大力發展沿線特色農家樂飯店。規劃發展建設萬畝瓜果園、千口垂釣池、百個星級農家、十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一條文化旅遊通道。

(四)文化旅遊投資駕好“三輛車”。

一是爭取政府項目資金。搶抓國發2號檔案、西部開發、烏蒙片區集中扶貧攻堅和xx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政策機遇,進一步整合全縣文化旅遊資源,精心編制xx文化旅遊項目庫,認真做好項目篩選和上報材料的準備工作,爭取更多的文化旅遊項目進入國家、省文化旅遊項目庫。同時,引導開發商爭取文化旅遊國債、文化旅遊發展基金、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政策性銀行貸款、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扶貧資金等文化旅遊相關的政策性資金,為我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引進民營資本。強化政府引導,放寬準入制度,制定優惠政策,激勵全民招商。以優良環境、優惠政策和優質資源,面向全國大企業、大財團、大老闆招商選資,加快旅遊景區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三是激活社會資金。發展鄉村旅遊,人民民眾是主體,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激活和引導本地社會資本開發農業觀光、瓜果採摘、農事體驗、生態休閒等鄉村旅遊項目,打造xx旅遊產業新亮點。

(五)文化旅遊開發使好“三股力”。

一是領導重視,強化執行力。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注重政策的連貫性和延續性。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實行項目專班負責、全縣整體推進、部門協調配合、定期調度結賬的工作機制,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到人,切實強化執行力,提升各項制度和政策落實效果,強力推進景區景點園區建設。

二是藉助外力,引進開發商。狠下功夫,認真研究,編制精品項目,通過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節慶等形式向外宣傳、推介,打造出一批拿得出、叫得響的文化旅遊項目,讓xx文化旅遊資源廣為人知,吸引有實力的開發商來xx投資建設旅遊景區和文化產業園區。

三是上下齊心,形成合力。理清思路,更新觀念,積極營造良好氛圍,使文化強縣、旅遊富民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努力形成“大抓旅遊,抓大文化”的濃厚氛圍。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特色文化旅遊節慶活動,讓廣大民眾參與進來,自覺宣傳xx文化旅遊,爭當形象大使,使全縣上下形成共抓文化旅遊“一盤棋”,各行各業都投入到文化旅遊發展建設中來。

一個區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好壞,關鍵取決於地方黨委、政府和投資商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認識高低。我們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來審識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要性,以更加活躍的開放勇氣,更加靈活的改革決心,加快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彰顯xx文化旅遊產業內涵,成立統籌管理和執行能力強的xx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委員會,設立規模適度和有引領作用的文化旅遊產業引導發展基金,到20xx年文化旅遊產業成為縣的支柱性產業和可持續增長產業。全縣各級各部門尤其是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委員會的成員單位積極行動起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把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又好又快,使它真正成為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拉動力,真正成為富縣、富民的重要板塊,真正成為貴州生態文化旅遊創新區和川黔渝文化旅遊經濟圈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