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我要飛得更高

職業生涯規劃與充電

職場規劃:九月機會型跳槽飛升身價

一名優秀外科醫生的職業規劃案例

“富翁型”職業生涯規劃

緣起

“不知道是先考研,還是先工作,就怕工作之後想再深造就難了。”

“轉眼就大三了,談了一場戀愛,分手了。感覺三年來好像沒學到什麼,想到未來覺得可怕,不知道該怎么面對。”

“馬上就考研了,可是越複習越感到自己不行,放棄又不甘心……看到別的同學投簡歷、面試,心裡就像貓抓一樣,可是如果去找工作,我的時間都花在準備考研上了,沒怎么參加過社會實踐,找工作沒有優勢。”

……

在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很想儘快擺脫內心的迷茫和焦慮,但往往理不出頭緒來。我希望學生們早一點懂得規劃人生,少走一些彎路,於是,我嘗試用生涯規劃工作坊的形式,與同學們一起經歷一個探索的過程,尋找各自發展的方向,並獲得行動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所做的“大學生個人發展心理訓練”工作坊仍由教師指導,由學生主導、設計和執行。6名“工作坊助理”全程主持了“生涯規劃工作坊”的5次訓練,來自學院各個年級和專業的21名同學參加了訓練。

一起來走探索之旅

“生涯規劃”不是空洞的理論或時下流行的術語,而應當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體驗。每個人的人生不同,生涯規劃自然迥異。少時被勒令退學暮年做牛津學子,令無數人痴迷武俠的81歲的金庸老人,他的一生有過四個理想:擁有相當的知識和技能、做幾件對己對人對社會有益的事、創辦《明報》、安享晚年逍遙自在。

經過工作坊的歷程,成員“煎蛋”要開戶外用品專賣店,“獨來獨往”決定要成為物流管理師,而“大米”則想創辦全職太太培訓學校。那么,你的打算如何?我相信,一次精心設計充滿互動的旅程能帶出很多個人化的體驗和感悟。

助理陳勁松(XX級2班):在工作坊結束後的回訪中寫道:我發現“生涯”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它是由一個個“今天”積累而成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生涯的一部分。而生涯規劃不會限制個人發展,相反,它讓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標,鞭策我們為之努力。“今天的一個決定將影響你三年後的生活”,規劃就是設計自己的未來,是將未來生活及實現過程更為直觀地展現出來,讓人清醒。

工作坊的五次課都是利用晚間進行,時間跨度為兩周。分為個人盤點、人生願景、探索職業世界、生涯決策、經營大學生活五個站點: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一位大四學生說:“我用了大一一年的時間來發現‘我是誰’。當時,我泡圖書館狂看市場行銷方面的書,應聘了六個社團統統失敗後又重整旗鼓,與我欽佩的老師和同學交流,我找到了答案。”認識自己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去經歷一些事情,也需要靜靜地思考。旅程的第一站試圖促進成員初步的個人探索。

助理們根據個人資料事先將參訓同學分成了三組。由助理李思(XX級2班)帶領成員在三分鐘內儘可能多地寫下自己的個人特質,然後選出最能代表自己的5項,最後確定1項自己最欣賞的。這個“頭腦風暴”在捕捉閃過腦中的每一個對自己的看法,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而因為來不及分析和思考,往往能顯出成員最真實的自我。“新生舞會”拉開了帷幕,這是一場基於“霍蘭德職業興趣六角形理論模型”的別樣舞會,目的是帶領成員探索各自的職業興趣。

音樂響起,舞會開始,第一位出場的是助理趙浩洲(XX級15班),他對大家說:“我們是一群有著良好口才和交際能力的人,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請到我們這裡來吧!”緊接著第二位代表人物游雨琪(XX級11班)也走到台前,微笑著說:“我們是一群熱愛藝術的人,我們重視美感,飽含創造力和想像力,如果你和我們一樣,就請加入我們吧!”

接下來,四位助理一一登場並分站一隅,代表舞會中因為興趣相投而自然聚集在一起的六類人: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最後一位助理的話音剛落,成員們便紛紛起身迎面走來,匯成了六個大小不一的群體。因為學院的專業特點所限,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喜歡與數據資料打交道的常規型(典型職業如會計、秘書)、喜歡幫助或服務他人的社會型(如教師)、喜歡領導和管理的企業型,僅有“綠風”和“小馬嘿”分別站在喜歡技術操作的現實型和研究型的角落,憨憨地微笑。討論開始,冬日裡的活動室好似一個沸騰的水壺在快樂地咕嚕作響。

簡單的探索促使大家反躬自省,在以後的旅程中,對自我的認識還將繼續。

我想要什麼?

上大學的時候,一位學姐的出國,讓我心裡有所觸動,但也沒去深想。後來,在一起的夥伴有的移民、有的留學,經受了屢屢“刺激”,我才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出國問題。“我究竟想要什麼”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你的答案會讓你不再對身邊的機遇視而不見,不再感到做事缺乏動力,因為你對自己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