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任職履職情況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上午好!

我把三個月來的履職情況報告如下:

XX年x月x日我被組織確定到xx市xx鎮聯xx村任黨總支書記。到村工作後的第二天,我即自費印製了x份《告全體村民書》,發放到每家每戶,將我個人的聯繫電話、電子信箱、qq號向全體村民公布,建立了與全體村民溝通的橋樑,暢通了村民和我之間的信息渠道,隨時傾聽民眾的呼聲,還建立了聯xx村qq群,搭建了信息交換的平台,向廣大村民徵集意見和建議,定期公布村情村務,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積極回應;我還先後主持召開了村兩委會、全體中心戶長會議、黨員和村民小組會議,深入農戶,到田間地頭調查研究,了解村情,掌握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我們村位於xx市xx鎮東北角,由原xx村和xxx村合併而成,截止至XX年3月人口總數為x人,村總支黨員x名,本村幹部7人,另有大學生村官x名,耕地面積x畝,養殖水面x畝,人均耕地面積x畝;全村x個村民小組,x戶, XX年村集體總收入為x萬元,其中財政補助轉移支付村幹部工資x萬元,村莊道路、水改等上爭資金x萬元,村水面發包經營收入x元,代管原村國小房產租賃收入x元,無村辦企業,村集體固定資產合計x萬元,負債總額x萬餘元;農民所得總額x萬元,農民人均所得x元。農村經濟總量、村集體收入、農民總收入及人均收入在xx鎮均排名靠後。

發展滯後的成因分析

1、當地幹部民眾普遍認為,xx鎮是xx市的欠發達鄉鎮,聯xx村是xx鎮欠發達的行政村,且相對封閉,思想觀念落後,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比較普遍,除了靠財政撥款轉移支付方式解決村幹部工資外,村級集體經濟幾乎為零,傳統的習慣性思維嚴重製約了村領導班子的視野和發展思路,領導班子年齡結構不合理,後繼無人,自身缺乏職業技能,無法帶領廣大村民發家致富,缺乏致富渠道和啟動資金,市場意識淡薄,自信心不足,怕擔風險,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大事做不了,小事又怕做”,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賴心理。

2、稻麥兩熟的傳統耕作方式與現代生產生活方式不相適應,沒有形成產業優勢;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產業化生產水平低,農民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出售農業初級產品創收,缺少加工增值環節,農民增收困難。

3、迫於生計,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對家鄉集體建設關注較多、關心不夠,留下了以婦女、兒童、老人為主的xx部隊,農村發展缺乏後勁。

4、由於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乾群之間沒有形成合力,村幹部沒有成為農村致富的領頭羊,只能充當留守人口的保姆角色。留守人員為生存奔忙,很多是文盲、半文盲,缺乏對社會、人生的思考,精神空虛,業餘活動較少,精神文明建設有待加強和提高。

5、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社會公共事業發展遲緩,與城市及經濟發達村的差距越來越大。

聯xx村的現狀是農村欠發達地區的普遍現象,更是蘇中地區經濟薄弱村的一個縮影。

針對上述情況,我確立了如下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指導方針,以全面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濟全面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提高為最終目的,按照“有持續穩定的集體收入、有功能齊全的活動陣地、有先進適用的信息網路、有民眾擁護的'雙強'帶頭人,強化村黨組織領導責任”的“四有一責”總體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結合村情實際,高點起步,制定總體規劃,逐年分步實施,力爭到XX年實現村級集體收入超過3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每年增長10%,把聯xx村建設成為一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不斷加強、和諧穩定的新農村,經過三年努力,綜合考評力爭進入xx鎮先進村行列。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制定了如下規劃:

(一)忠實履行村黨總支書記職責,認真做好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中心工作。

村黨組織是上級黨委政府部署在農村的前哨,作為村黨總支書記理應堅守好這塊前沿陣地,自覺與黨委政府保持一致,正確理解黨委政府的決策意圖,認真貫徹執行黨委政府的各項決定,抓好農業生產、環境整治、計畫生育、殯葬改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創建等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黨委政府下達的各項中心工作任務,這是共產黨員應當具備的政治敏感性的要求,也是每個共產黨員的應盡義務,更是村黨組織書記應有的政治素養。

(二)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推進民主管理,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團結村兩委班子成員,以身作則,帶好隊伍,不斷增強村黨總支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調動每一個黨員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對村組幹部進行量化及常態考核,建立考核台帳和工作日記;注意從大學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回鄉創業人員、外出打工人員中發現優秀人才,加強對思想上要求進步的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不斷吸收優秀人才到黨組織隊伍中來,力爭每年發展1-2名新黨員,建設一支領導放心、民眾滿意、村民擁護的村級黨組織隊伍。(三)推進強村富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增強造血功能,確保實現到XX年村級集體收入超過3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每年增長10%的硬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