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加大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積極推行集約經營、規模經營,適度進行土地流轉,建立高效農業示範田,著重在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產業水平、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和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開拓市場、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等方面進行示範;
2、積極推廣高效農業科學技術,用輿論發動、用典型帶動、用服務觸動、用政策激動全體村民自發參與新農村建設,形成全村參與的良好氛圍,吸引外出務工村民回鄉創業,回歸農業;
3、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積極發展家禽、家畜、漁業等多種養殖業;
4、組建種植業、養殖業、農機等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服務農村經濟的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高度重視品牌的培育,達到有形成一定規模的優勢特色產業、有中介服務組織或龍頭企業、有知名品牌、有產業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有創業型帶頭人的“五有”目標,著力打造能夠代表xx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的名牌產品,以品牌、名牌擴大xx的知名度,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新格局;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經紀人隊伍,努力創新市場主體,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堅持用一戶帶多戶,用一片帶動一個村的辦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新格局。
5、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整合剩餘勞動力資源,組建勞務公司,有組織地進行勞務輸出;走出一條符合我村實際的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開展良性互動,爭取更多的外部支援,增加輸血功能。
走出去、請進來,加大宣傳力度,廣泛發動民眾,建立和完善與相關部門、單位、組織、人員的溝通渠道,積極與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村內外“能人”聯繫,支持我村的各項建設,進一步形成關心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創新機制,拓寬社會參與途徑,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引導人才、智力、資金等資源流向我村,支持農業、服務農民,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局面。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關注民生,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XX年底前要完成村綜合服務中心達標建設任務,XX年全面完善提高村綜合服務中心“七室兩超市一廣場”功能,即:綜合辦公室、綜合活動室、綜合服務室、衛生室、文化室、警務室、調解室、生活用品超市、農資超市和村民文體活動場所。因此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好符合國家“五個一”標準的信息服務站點,建成信息綜合服務平台,做到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資產管理、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工作在信息服務平台上能正常開展;逐年改造村莊道路和危病橋樑,切實解決人民民眾的出行條件;關注民生,加大對“五保戶”、特困戶和其他生活困難群體的關注和扶持力度,逐步改善他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狀況;對村民建房進行合理規劃,節約土地,在全村範圍內,著力搞好“四位一體”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逐步發展沼氣等清潔能源,有計畫地對村莊道路、河道及村居民院落、房前屋後進行綠化美化,靚化人居環境,實現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
(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發揮專業特長優勢,加強對村組幹部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政策、理論水平和調處糾紛的技能,建立健全社會矛盾和糾紛定期排查制度,完善社會矛盾和糾紛處理機制,落實社會矛盾和糾紛處理責任制,不斷磨練村組幹部,推行依法治村,力爭將矛盾和糾紛解決在萌芽之中,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杜絕越級上訪,確保社會穩定,三年內連續保持“無訪村”。
(七)崇尚科學,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促進鄉風文明,努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育新型農民,必須轉變村民陳舊、落後的思想觀念,依託各種載體,深入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新風貌,深入開展具有濃郁農村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體育健身活動,促進家庭、鄰里和諧,實現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
(八)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
身處農村第一線,能夠掌握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情況,具備及時發現新農村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向的有利條件,要注意積累工作資料,總結成功經驗,發現共性問題,完成專題調研報告,及時向上級黨委政府進言獻策,為上級黨委政府決策提供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在三年工作結束時形成題為《從法官到村官》的村官日記,展示市級機關選派幹部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