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xx市不斷探索,走出了一條xx特色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最近,我們對xx市全市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xx市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

(一)立足市情,確立建設重點。緊密結合市情,xx確立了本地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一是工礦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分煤礦所在地和產業集聚區內兩種類型。煤礦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側重於淨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企地融合發展、共建共贏。產業集聚區內的新農村社區建設,則按照“產城一體、產城融合、以產促城”的理念,與產業集聚區統籌規劃、共同建設。目前,7個煤礦所在地社區基本建成(有兩個煤礦所在地不宜建設社區)。二是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新農村社區建設。隨著煤炭的不斷開採,xx沉陷面積越來越大,目前已有9個鄉鎮53個行政村176個自然村因採煤沉陷。搞好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工作關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xx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也是xx最大的民生問題。該類新農村社區建設側重於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態良好。現已建成形成規模的沉陷區安置社區6個,處在起步建設中的7個。三是旅遊景點所在地新農村社區建設。結合旅遊開發,將景點所在村與景點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實現新農村與旅遊景點相協調、相配套、相融合、相促進。4個旅遊景點社區正在加緊建設中。四是鄉鎮政府駐地新農村社區建設。圍繞宜商、宜業、宜居的目標,充分發揮鄉鎮政府駐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優勢,將周邊村納入鎮區規劃,提高鄉鎮政府駐地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承接農村勞動力轉移,建設現代化小城鎮網路。xx市酇城、李寨、陳集、王集、高莊、太丘、黃口、順和、臥龍等一批現代化小城鎮社區建設在短期內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效。五是一般村村莊整合建設中心村。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對一般性村莊整合併點,建成一個個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心村,推進農村社區化、城鄉一體化。順和鄉高平房社區、太丘鎮黃橋社區、臥龍鄉渾河社區等一大批中心村象雨後春筍般紛紛拔起。

(二)著眼長遠,科學編制規劃。一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區布局規劃。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廣大農民民眾意見的基礎上,依據市情,xx市委託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城市規劃設計院完成了新農村社區布局規劃,將全市現有3600多個自然村莊規劃整合為140個新農村社區(中心村)。其中,工礦所在地社區20個,採煤沉陷安置社區18個,旅遊景點所在地社區4個(分別與所在政府駐地社區或中心村共同建設),鄉鎮政府駐地社區23個,一般中心村79個。二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公開招標了4家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確定的新農村社區實施高標準規劃。在規劃編制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採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體現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目前,已完成新農村社區規劃79個,9月底所有新農村社區規劃全部完成。

(三)創新機制,搞活建設方式。xx市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在建設側重點上各不相同,在建設方式上也採取了靈活多樣的形式。主要有工農共建、部門幫建、民企助建、村民聯建、市場促建等五種類型。一是工農共建。工礦所在地和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的新農村建設與煤礦企業緊密相聯,xx市“五個重點”新農村建設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兩大集團的關注,他們認為該思路可以有效解決煤礦企業多年想乾而幹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與地方民眾溝通難、沉陷區居民搬遷難等長期不解的難題。在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上形成了“鄉村1/3,市1/3,工礦企業1/3”的“工農共建”共識。二是部門幫建。發揮市直部門聯繫面廣、門路多等優勢,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部門幫扶工作。xx市向新農村社區派駐了市直部門幫扶工作隊,發揮了很好的幫扶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xx市通過部門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累計已超過14000萬元。三是民企助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家為新農村建設做貢獻。目前已有60多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了新農村社區建設。如,華星集團投資50萬元支持了李寨鎮政府駐地社區道路建設,投資30多萬元為十八里鎮李窯村安裝了高桿路燈100套;小龍人教育集團投資16萬元為芒山鎮陳樓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業公司幫助酇城鎮酇東社區實施了舊房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四是村民聯建。由村民民主選舉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由理事會具體負責工程預算、組織招標、資金籌集、質量監管等,所有程式公開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廂鄉沱濱社區,由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公開招標施工企業、監督進料、監督質量等,農民按成本價住房,大家十分滿意;酇城鎮政府駐地社區建設中,通過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全程參與,農民達成了一致意見,舊村拆遷和新社區建設十分順利。臥龍鄉渾河社區、太丘鎮黃橋社區、新橋鄉朱樓社區等,都是通過理事會管理實現村民聯建的好典型。五是市場促建。即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新農村。按照“民眾有利益、政府有收益、開發商有利潤、社區有形象”的原則,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入經營城市的辦法,由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參與,將新農村社區建設推向市場,調動各種力量投入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