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工作情況匯報

四是環境執法能力亟待提升。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剛性不足,是導致目前環境執法力度不大、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但環境行政執法的設施設備不齊、經費保障不力、業務能力不強也使得執法效果大打折扣。近年來我縣環保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但專業技術人才比較缺乏,整體業務能力比較薄弱。環境監測站的儀器設備老化,經常出現故障,環境監察大隊雖然配備了一些現場執法的儀器設備,但還達不到國家環保部規定的裝備標準。多方面的因素共同疊加,導致環境執法工作成了整個環保工作的一塊短板,嚴重不適應當前環境形勢的需要。

五是有關鄉鎮和部門對環境問題認識不深,重視不夠。環境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需要各鄉鎮各部門聯動,實行綜合治理。鄉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轄區內污染企業的監管責無旁貸,但事實上,大部分鄉鎮在環境監管上是嚴重缺位的,尤其是對新建非法污染企業沒有及時制止,我們發現以後往往已成騎虎之勢。而有關部門對非法污染企業沒有從嚴控制供電、供地,對亂采濫挖行為沒有從嚴打擊,有些部門甚至為非法污染企業辦理相關證照。鄉鎮和部門監管缺位,在客觀上為非法污染企業提供了生存空間。

三、對今後一段時期環保工作的構想

一是加強本土環境形勢宣傳教育。過去,我們環境宣教的內容主要側重於環保知識和縣外、國外的環境事件,沒有引起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和企業主對本土環境形勢深刻認識、足夠重視,一些鄉鎮、村組繼續引進高污染項目,一些業主以身犯險,繼續從事高污染行業,最終在今年冶煉行業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中應驗了“企業不消滅污染、污染就消滅企業”的環保口號。今後,我們有必要組織相關領導、幹部和企業主就桂陽本土的環境形勢進行宣傳教育,特別要在一定範圍內公布重點區域的土壤、水體環境質量和污染源排污狀況,引起大家對本土環境形勢深刻認識、高度重視,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二是創新機制,實行“誰污染誰付費”原則。“誰污染誰治理”是環境保護的一項基本原則,它是指凡是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單位,都負有治理污染的責任,並應承擔治理污染的費用。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往往是要求污染者自己投資建設並使用污染防治設施。而事實上,許多企業主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要么不建設污染防治設施,要么建了以後閒置不用,“誰污染誰治理”原則沒有真正得到貫徹執行。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實行“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將污染治理工作推向市場,組建專業的治污公司,通過一定的約束機制促使企業將相關的費用支付給治污公司,從而由治污公司來治理污染。城市污水處理廠就是運用了這一原則來實現對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今後,工業園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也完全可以按“誰污染誰付費”原則來進行污染治理。

三是在重點區域或鄉鎮設立環保分支機構,健全環保監管網路。由於我縣非法污染企業點多面廣,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空間距離很大,任務十分艱巨,難免造成顧此失彼、疲於應付的工作局面。改變這種狀況的有效途徑就是在一些重點區域或鄉鎮設立環保分支機構,配置相應的環境監察執法力量,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對當地污染企業的日常監管,一方面又可以促進當地鄉鎮政府自覺履行環保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