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五保對象供養工作情況匯報

永順縣位於湘西州北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總人口50.09萬人,轄30個鄉鎮,327個村(居)委會。現有各類五保對象3553人,其中集中供養五保對象1156人,集中供養率為33.6%。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科學發展理念,高度關注農村弱勢群體,認真貫徹實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理》,全面,落實五保供養政策,加大敬老院後續管理力度,五保供養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有效地保障了農村最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現就我縣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為五保對象供養提供有力保障。

年初,為切實抓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及時調整和充實了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縣委常委、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民政、財政、農業、糧食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五保對象供養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委會聽取了農村五保對象供養工作匯報,召開了全縣性會議進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關於規範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永順縣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鄉鎮政府和縣直相關部門責任。我縣堅持把農村五保供養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的民心工程來抓,明確目標任務,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解決和改善必要的工作條件,同時納入縣政府對鄉鎮、對縣直單位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和不定期地由縣政府督查室牽頭對各鄉鎮政府、敬老院開展工作情況專項檢查,確保了農村五保供養責任落到實處。各鄉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五保供養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狠抓推介典型,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導、民政指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鄉村落實”的工作機制,得到了社會認可,勺哈敬老院被評為“全省先進敬老院”,列夕敬老院、砂壩敬老院被評為“全州先進敬老院”。

二、重點突出,政策優惠,給五保對象供養重點傾斜。

近年來,我縣在財政極不寬裕的情況下,按照“五個有先”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五保供養水平,真正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一是在安排補助資金方面上優先。我縣建立了五保供養費自然增長機制,適時提高供養費標準,現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供養經費由去年的2010年的825元提高到1200元,集中供養對象年供養費由去年的2460元提高到3660元。同時,優先解決五保對象供養經費和五保供養公益服務經費,今年縣本極財政預算五保對象供養資金413.04萬元、敬老院工作經費32萬員、敬老院工作人員工資85.64萬元,占全縣社報口縣本極財政預算總額資助所有五保對象參加了新農合,並按每人每年500元的標準為集中供養五保對象安排定額門診醫療費,同時在制定新農合管理辦法時,考慮到五保供養對象的特殊性,在提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一甲醫院按85%、二甲醫院按65%進行報銷,並按個人自費部分的50%給予醫療救助。三是在實施農村扶貧建房方面優先。在實施農村安居工程、災毀建房、農村危房改造等農村扶貧建房時,對無房、毀壞和危房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戶單獨上報,優先解決,通過互幫互助、鄰里援建等方式,先後投入265萬元為283戶五保對象扶貧建房。截止目前,妥善解決了2286名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居住條件。四是在落實義務教育政策方面優先。對於五保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學費、雜費、寄宿費全免,並按月發放一伙食費。另外,我縣社會福利院將於明年5月份開院入住,部分孤兒和棄嬰將得到星級化護理和照顧。五是在死亡安葬補貼方面優先。我縣還建立了五保供養喪葬儲金會,每位老人去世後,解決1000元的喪葬費,妥善解決五保老人安葬問題。

三、強化管理,優質服務,為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提供創造條件

在實施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過程中,充分借鑑周邊縣市的經驗和做法,嚴格規範供養標準、對象範圍和操作程式,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工作程式和審批監督制度,逐步形成了嚴格、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一是修建好敬老院。按照“安全、舒適、適用”和“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獨具民族特色”的建院方針,先後投入2350萬元,新建、改擴建敬老院和“五保之家”共32所,完善了相關配套設施、生活設施,實現了鄉鄉鎮鎮都有高規格的敬老院的目標。二是選聘好新機制。為規範規範敬老院管理,我縣制定了崗位職責、財務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辦法,每所敬老院還成立了院務管理委員會和院民管理委員會,民主理財,民主管院,呈現出“環境衛生一流”,“院務管理規範”,“院民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四是服務好五保老人。推行“四定期,三整理、兩規範、一拓展”服務工作法,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從單一滿足吃、住等基本生活保障,逐步轉化變為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服務需求。

四、適度發展,以副補院,給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創新思路

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走出了一條“以院養院、生財補院、科學辦院”的新路子,院辦經濟紅紅火火,形成“財政供養有保障,院辦經濟顯活力”發展格局。一是因財制宜,適度發展。通過租賃、低價購買、政府劃撥、部門援建等方式,為敬老院創辦了生產基地,修建了經營場地,添置了配套設施,據統計,全縣敬老院擁有耕地238畝、魚塘4口、豬圈185間(其中百頭豬廠一個)、雞場4個(其中1000隻以上雞場3個)、澡堂2個、門面8間。二是因地制宜,適度經營。在發展院辦經濟過程中,積極引進,不貪大求全;因地制宜,不搞統一模式,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兩岔、勺哈、撫志等鄉鎮興建了“百頭豬場”,“千隻雞場”,萬坪鎮採取門面出租,顆砂、吊井等鄉鎮新建澡堂,院辦經濟已初具規模,預計今年純收入在58萬元以上。通過大力發展院辦經濟,增加了院內收入,改善了院民的生活。三是因人制宜,適度活動。根據身體狀況、勞動能力、技術特長,分衛生、後勤、生產組,各盡所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以獎代補發勞動補貼,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因才制宜,適度參與。通過採取多種措施,進一步豐富五保老人的文化娛樂生活。為每個敬老院配備了棋、牌、了、樂器等器具,使五保老人能有正常的娛樂。在重大節假日活動時,還組織動員縣直部門和社會團體編排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的文藝節目,踴躍到鄉鎮敬老院開展慰問、演出等愛心活動。每到逢年過節,個鄉鎮都自發組織動員幹部民眾積極為敬老院捐款捐物,真正把敬老院打造成了永順的孝心場所、愛心平台。通過在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新風尚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努力把敬老院建成農村敬老、愛老和宏揚社會公德的場所。

我縣農村五保對象供養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今後,更加改善民生,積極借鑑其他兄弟縣市的經驗和做法,強化工作措施,創新管理模式,提高供養水平,努力把我縣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再推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