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市委市政府實事建設進展情況的匯報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二件實事相關要求,泰山區衛生局主要負責完成“實現參合農民在本縣市區內就診治療和在泰安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一證通’,統一進行規範管理”、“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年末90%的村衛生室完成能力建設任務”目標。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列為2010年全區的重點工作。區衛生局多次召開專門會議,落實責任分工,定期檢查調度進展情況,在全區上下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宣傳發動,制定方案,定點審核、檢查督導等環節,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和健康運行。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了任務目標,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措施得力,狠抓落實,全面實現“一證通”,新農合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深入宣傳發動,提高參合水平。去年十一月,按照全市統一部署要求,及早開始了新一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發動和資金籌集工作,對未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民眾,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印發明白紙、宣傳欄、入村入戶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入宣傳、動員和發動,讓更多的農民了解新農合政策,努力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和人口覆蓋率。2010年,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行政村覆蓋率100%,參合農民為134055人,參合率達到了100%。農民個人交納新農合資金20元,各級財政補助資金人均80元(區級37元、市級7元、省級以上36元),達到了年人均籌資100元標準。截止09年6月30日,區財政新農合基金收入專戶共收到2010年底農民個人繳納的參合資金268.11萬,區財政配套資金496萬元,市財政配套資金94萬元,省級以上配套資金430萬元,總計1288.11萬元。

二是認真落實政策,規範工作流程。去年年底,市政府制定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實施意見》(泰政發【2010】90號),在全市實行合作醫療統一報銷比例和結算模式,並實行參合患者在全區就診和在泰安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一證通”制度。區衛生局及各定點醫療機構單位深入貫徹檔案精神,調整並印發了《2010年度新農合實施細則》。從惠民利民的角度出發,全面做好新政策、新辦法的宣傳及貫徹落實工作。及時完成了新一年度新農合信息調整,加強了對管理人員、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基層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人員等相關人員新農合基本知識培訓;讓參合農民及時了解上級政策,熟悉就診報銷程式和報銷比例,讓參合民眾明明白白就醫,清清楚楚報銷。今年1-9月份,全區參合農民就診共減免補償34萬人次,新農合基金總減免補償費用為880.7萬元,占籌資總額的65.7%,其中門診就診減免33.4萬人次,減免金額242.3萬元;住院補償5716人次,補償總金額638.4萬元, 1-9月份全區參合農民住院補償萬元以上的30人,其中補償2萬元以上的7人。

三是嚴格基金管理,強化管理服務。為了確保合作醫療的規範運作,區政府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列入了對各鎮(街道)年度科學發展觀考核內容,逐級簽定了目標責任書。區衛生局重新修訂完善了《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與市級定點醫療機簽定了《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定書》,明確了醫療服務範圍、內容、質量、價格、違約責任和處理措施,在資金使用上堅持了嚴格的比例報銷制度,實行醫院結算、合作辦審核、財政撥付、封閉運行制度。區審計部門定期對全區合作醫療基金進行專門審計,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專款專用、規範操作、封閉運行。區及各鎮(街道)人大、政協對新農合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視察,指導工作的開展。設立了監督電話,定期將收繳農民的合作醫療基金、農民報銷情況向村民進行公示,接受民眾監督,確保資金管理使用中的公開透明,從根本上保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在管理服務方面,實行了全程監督、動態管理的有效運行機制,把綜合監管與現場檢查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印發了《關於對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村級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重新核定的通知》(泰山合辦發〔2010〕3號),對服務不規範,審核報銷存有問題的6家衛生所,取消其定點資格,提高了監管工作的實效性和監督力度。為切實做好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保證農民民眾身體健康,讓參合民眾真正享受到新農合帶來的實惠,我們在全區開展了為參合農民免費健康體檢工作,查出的常見病得到及時治療,並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進行專案管理。截止目前,共為參合農民免費健康體檢10.7萬人,查體率達到了80%。

四是完善網路建設,健全管理體系。多方籌集資金,在全區基層醫療機構全面推行了醫療衛生信息微機網路化建設與管理,將合作醫療、藥品經營、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機構管理全部納入微機網路監督與監管。目前,我區定點醫院與區、市新農合辦公室已實現微機聯網運作管理,住院參合病人信息達到了全市共享。以街道、鎮為單位設立區域網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設立信息網路中心,將管理軟體安裝到每一個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聯網運作。通過人員集中培訓,個別現場指導的方式,進一步完善了新農合村級管理網路建設,現全區所有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全面實行微機網路管理,由微機自動審核,現場報銷,並由區新農合辦公室實行時時審核監控,防止了套取新農合基金現象的發生,使參合農民對新農合更加信任。

二、落實“三化”,定期督導,加強能力建設,基層醫療衛生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一是基層醫療衛生三級網路基本健全。我區有126個行政村,68個城市社區,總計194個村(社區)。現有區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局)、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中醫二院等3處區直醫療衛生單位,分別承擔著對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單位的疾病控制、婦幼保健、中醫工作的業務指導、人員培訓和管理工作。有5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處鎮衛生院。按照我區基層衛生機構設定規劃,全區共設村級衛生所108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66處。按照每500人口配備1名鄉村醫生和精簡、高效原則,對衛生所醫務人員實行定編、定崗、定員制度,全區村級衛生所共有鄉村醫生601名。從村級衛生所的分布情況和鄉村醫生配備情況看,已能基本滿足當地農居民的醫療保健需求。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和社區建設管理部門將基層衛生機構建設納入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新規劃村、社區必須預留基層衛生機構業務用房。區衛生部門依據國家《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堅持功能、任務、規模相適應的原則,對全區所有基層衛生機構進行合理規劃,精簡機構,提高效能。新一輪基層衛生機構設定規劃由區衛生部門制定,報區政府批准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