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的情況匯報

我區原系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婁底市,至1999年更名婁星區。XX年底,全區總面積為48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4.5萬人(XX年成立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把西陽鄉全部、杉山鎮和漣濱鄉的部分村劃出單獨管理,其中農業人口為3.5萬),中國小121所,在校學生83052人,其中小學生51065人,國中生30784人。在職教職工6909人,校舍總面積325.4萬㎡,學校建築面積64.5萬㎡,固定資產42273萬元,總負債25543萬元。於1995年通過省“兩基”驗收。

一、黨政重教,教育事業良性發展

我區歷屆黨政領導對教育工作均十分重視,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職責,建立健全了以“五項制度,”為核心內容的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建立了區委、區政府定期義教育制度、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現場辦公制度、人大、政協定期視察教育工作制度、區直部門定點支教制度、教育督導,評估考核制度。努力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了以政府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XX年—2010年,全區累計教育投入1.8829億元,保證了“兩個比例,三個增長”。最佳化教育發展環境,對職能部門進入學校檢查實行年度審批,建立和完善了學校準入制度,採取措施確保教師待遇落實,全區教師工資由政府統籌,按時足額發放,學校d級危房基本完成改造,學校配套建設明顯加強,大規模興建教師村,有好破解了教師“住房難”的問題,全區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學校管理與辦學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對教育事業也比較滿意。近幾年來,我區教育工作共獲得國家級先進5項,省級先進17項。

二、市、區改制,全區財政運轉困難

自1995年以來,地級婁底市在困難中運行,為促進九年制義務教育在財力極緊的情況下實現兩基達標,學校負債搞建設,特別是地改市設區以來,區級財政愈來愈困難。主要是地改市後,原有主要收費職能的部門大多數上級收到了市級收入規模太小,收入來源很少,科目單一(如公安、國土、建設、物價、房產局等部門),耕地占用稅、地國出讓金、契稅均上收到了市級。致使我區的收入來源單一,全區能進一般預算收入範圍的非稅收入僅有1900萬元。而其他縣、市的非稅收入達2個億,因而我區雖然在一般預算的財政供養人口人平財力。近年來,達到了1.81萬元,但因我區的非稅收入太少,綜合人平財力還不如我市的困貧縣—新化縣。可能我區的綜合有平財力在全省是最差的縣級區。近年來,兄弟縣市區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唯獨我區學生人數仍在不斷增加。為了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轉,政府每年花去一半以上的經費用於教育,但仍滿足不了需要,償還欠債的壓力非常大。所以我區可以說是全省的教育強區,財力弱區。

三、認真組織,化債工作紮實有效

按照XX年年底中央和省市關於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的檔案精神,我區迅速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財政、教育、審計、監察等部門參加的工作班子與市化債辦、審計組一起認真的自查摸底,逐校逐項進行審核認定,教育總負債25543萬元,其中屬於義務教育化債範圍的有9280萬元,“普九”欠債6986萬元。我們在2010年的財政預算中已安排1658萬元作為區級配套資金準備化解“普九”欠債。但省市下達我區“普九”化債補助指標後,各中國小及債權人感到空前失望(婁星區鎖定“普九”債務6986萬元,省補1094萬元,市補353萬元;市直鎖定1318萬元,省補206萬元,開發區鎖定224萬元,省補171萬元),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三次召集區人大、區政府、區教育、區審計、區監察、各中國小校長及債權人代表協商研究,區財政於2010年12月30日前已償債2113萬元(政府籌資1873萬元,閒置校產處置113萬元,付善正等43名債權人在2010年12月30日前得到40%的本金後,自動放棄127萬元利息);於2010年3月第二次化解474.8萬元。於2010年8月第三次化解1677萬元。其中:王高華等60餘名債權人願意在2010年8月30日前得到全部本金後自動放棄約207萬元利息。尚有2306萬元鎖定債務,我區根據中央、省有關檔案,結合我區財政狀況,我區人民政府於2010年7月15日向省、市農村綜合改革呈送了《請求調整我區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數額的報告》,並得到認可。由此我區調整的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數額核減二中、三中、四中、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共2305萬元,餘款為4681萬元,至2010年8月30日實化解4265萬元,尚有416萬元計畫於9月20日前化解完畢。目前區級可動用財力僅25368萬元(其中人員經費就占了21000萬元),為發放XX年年、2010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適當補貼追加財政預算2720萬元,“普九”化債2010年追加指標215萬元,對保工資及運轉都很艱難的我區財政,已是拼盡全力。因此,請求省財政在“普九”化債獎補資金中作特殊中的特殊照顧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