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手冊》引子:文明禮儀 從我做起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度,禮儀在我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就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禮儀。周公的“制禮作樂”、孔子哀嘆“禮崩樂壞”,都說明了這一事實。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不懂“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么,什麼是禮儀?從現代社會實踐的角度,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它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不僅是提高個人素質和單位(小到家庭、企事業單位、社區,大到城市、國家)形象的必要條件;更是立身處世的根本、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現代競爭的附加值。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如何提升自己的現代禮儀水平,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思考。而據2002年“北京市民禮儀水平”的調查研究顯示,對703名調查對象的問卷評分後,總平均分僅是52.04分(滿分100分)!結果表明:現代人禮儀水平的提高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所以,在當前形勢下,提倡現代禮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禮儀體現的是細節,細節展現的是素質。當我們作為市民的時候,總是對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可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往往這些事一樣沒少做。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的怨氣往服務人員身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可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太挑刺。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老人站在晃晃悠悠的公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體力不支的自己讓個座。那些“誓死”不讓座的人們,殊不知,若干年後,自己也會變老,也要坐公車,而且,他們同時也“很好”地給自己的下一代做了“示範”。……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視窗單位,視窗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約束自己的陋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來源:未來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