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節是什麼節?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么,“龍抬頭”是何意思?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專家介紹,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據天津、江蘇兩地的天文專家介紹,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農家人講究多

新華網呼和浩特3月19日專電(記者張麗娜)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頭節”,又稱“青龍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哈達奇·剛說,由於民間流傳著“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國北方一些舊俗,“二月二”早晨起來後,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擊房梁,把“龍”喚醒,然後用草木灰向井台引一條“灰龍”,再用谷糠從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條“金龍”;早餐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戶戶都要用灶膛里的灰圍繞房子撒一圈,叫圍社,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災禍都擋在外面,凡是有親人遠在他鄉的,這個圈一定要留一個口,意為盼其早回家鄉。

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裡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瓮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

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農家人對年景充滿祈盼,他們為即將進行的春耕播種而激動,祈求傳說中的“龍”此時能抬頭,抖動身子下一場透雨,以滋潤土壤。

二月二龍抬頭的食俗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稱為“春龍節”。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冬粉、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