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幼稚園實習日誌

其次,中心這裡配備音樂調理室,這裡面有一塊很大的鏡子,有一個小舞台,有照相機,有籃球、跳繩、羽毛球等各種運動器材,還有電視、evd,這裡被稱為“奇色夢工廠”。在這裡面,老師放上音樂,學員們可以盡情的唱歌、運動,每次飯後老師都會要求他們來這裡休息一會兒。

在“奇色夢工廠”我感受最深的一次就是周五的下午,那次蔡老師給家長門開了一個長達兩個小時的家長會,王可老師和李老師帶著他們在音樂室里唱歌,把舞台上的燈光也打開了,他們幾個站在舞台上,拿個東西當話筒,雖然不是很清楚,但那時他們唱的很開心很陶醉,唱歌時還伴有動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那一刻,我感覺他們就是明星,我真的很羨慕他們,我感覺在現代這個複雜的社會上,在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身上很難找到這么幸福的感覺,那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可是在他們身上我卻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感受到了。此時我深切的體會到音樂調理的效果,在音樂聲中,他們可以盡情的、集中注意力唱歌,可以盡情的跳舞。我發現他們很喜歡對著鏡子跳舞,在音樂聲中扭動著身體、唱著歌、看著鏡子中自己的舞姿,開心的笑著。看到他們如此開心我真的很感動,他們每個人都是如此的純真、可愛,可以盡情的做他們自己,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在這裡,不用擔心有人會對他們的行為作出評價,沒有人會要求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同時,這樣的氛圍中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發泄情緒的環境和方式,最關鍵的是在這裡他們學會了一種發泄情緒的方式,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們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做一定的處理。我感覺真的很羨慕甚至有些嫉妒他們,他們可以盡情的做他們自己,而我,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中,感覺很拘謹,心裡有些放不開,在這裡我不能做我自己,我做不到。

在工作室里,學員們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夾豆子、玩拼圖、象棋、夾夾子、夾紐扣、串珠子,以此來鍛鍊他們的手部肌肉,鍛鍊他們手的協調能力。在這裡老師們還會模擬一些超市買東西的情景,讓他們拿計算器來計算自己花的錢,教他們如何去買東西,他們好像個一段時間就會呆著學員們去超市或是市場上,給每個學員分配任務讓他們自己去買東西。

晚上學員們就住在家庭裡面,家庭里有家庭媽媽負責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對於學員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洗臉、刷牙由他們自己來做,他們做不了的事情則有家庭媽媽幫著。他們在一張大桌子上一起吃飯,飯後每個人刷自己的碗,分配專人去擦桌子(李文昕),收拾椅子(馬燦)。由於張家磊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有潤澤來幫助他,再從家庭到中心的整個過程中都是由潤澤牽著他的手過馬路,順便說一下,潤澤是很有愛心的,很樂於幫助別人,不過有時候在他努力去幫助別的學員,而別的學員仍沒有做到時他就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很生氣,發脾氣。這種集體生活的方式一方面提供了讓他們脫離自己的原聲家庭獨立生活的機會,磨練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知道自己能行,另一方面這種集體生活提供給他們幫助別人和得到幫助的機會,用愛和關心來觸動他們的心,並在此過程中獲得快樂。通過幫助別人來證實他們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相反,在他們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嬌生慣養,覺得他們不行,包辦了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說不定屁股都得靠父母來擦,這是很現實很真實的。

家庭里的家具一應俱全,包括電視、洗衣機、電冰櫃、微波爐、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空調、電腦等等,就和正常的家庭設定一樣。飯後他們一起看電視,也可以唱歌,打桌球,看電影。在這裡他們會有一種家的感覺,家庭里有兩層,一樓是金保哥和男學員,二樓住的是阿姨、我以及女學員。天熱時由老師和家庭媽媽幫助他們洗澡,因為他們自己不會洗澡,我也幫助他們洗過一次澡,其實我感覺幫助他們洗澡的過程也是教他們洗澡的過程。女學員們基本不會梳頭髮,只有胡杰會自己梳頭髮,平時每天早上由我來叫他們起床、洗臉,然後幫她們梳頭髮,阿姨則在下面做飯。胡杰每天都是最後一個,做什麼都很慢,跟馬燦正好相反,馬燦做什麼都很快,而且馬燦每天都醒的很早,而胡杰起床後會床上發獃。我們每天八點左右帶學員們去中心,劉勇腿腳不是很方面,每次都是遠遠的落在別人的後面,潤澤帶著家磊走在最前面。

據了解,老師們經常帶學員們到公園去玩,一方面讓他們熟悉周圍的社區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來休閒娛樂,放鬆自己;有時候老師也會帶著他們去商店、超市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去購物,購物時他們一般都會帶著計算器,因為他們一般是不會算賬的。此外,中心工作人員還與附近的一個小公園的負責人協商好咬包攬清潔工作,也就是想說今後學員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來掙工資了,這是對許多人來說時很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