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崗日誌 第七天

f、教師應幫助學生制訂恰當的學習目標。要使學生知道為什麼學習本學科的知識?本學科學習什麼?怎么學習本學科的知識?並協助和指導學生選擇能達到目標,適合自己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最佳途徑,以及措施和方法。

11、主題詞:課文品讀

品讀要求一個“深”字,解決“深入課文”的問題,解決課文“如何好”“為什麼美”的問題。品讀,就是精讀、深讀,就是對課文的賞析、體味,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或選點,或鋪面,對文章進行品評賞析,從字裡行間看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看出文中的美點妙要,品出力透紙背的意蘊。教師必須有深厚的品讀功力。對於課文,要花時間、動腦筋去讀。要把理解、分析、品評、鑑賞眼光深人到課文的深處,細細地咀嚼、深深地鑽研每一篇課文,力求發現其深刻奇美之處,以便教學中能深入淺出、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12、主題詞:學習方法遷移

人類社會已經邁入了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替日新月異。因此,當代教育非常強調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語文教學應該要教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有自覺更新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有終身學習的願望。然而,我們以往語文教學質量不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原因之一,是我們老師過分重視課文內容的分析,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法的滲透。因此,以教學生“學會學習”為目的的學習方法指導,成為世界教改的一大趨勢。原因之二,是由於選編課文不多,這樣學生的閱讀量太少,語言積累不多,因此,必須重視課外閱讀,用課內學到的學習方法去解決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困難,真正實現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原因之三,學生學到的知識、學到的方法不能在新的學習內容中運用,不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為遷移而教”是當代教育界流行的口號。我將結合三年級語文教學對學習方法遷移的指導談一些淺顯的認識。

這次學習,很多老師注重教給學生學習、閱讀、理解詞語等方法,非常值得學習。學生學到學習方法比學到知識更為重要。真所謂“受之魚不如授之漁”。本節課很多學習方法非常好,比如略讀課文要注意“導讀的語言”,如何理解詞語,如何分析自讀課文等等。

13、主題詞:拓展延伸

古人云:“學起于思。”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於藝術性的拓展,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同時發展了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了教學質量。課文講完後,不要馬上結束教學,而是根據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線索,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使之成為第二課堂的紐帶。這樣,既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又為學生介紹了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課外資料,在拓寬知識、擴大視野之餘,為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提供了幫助。

14、主題詞:教學容量

這些天的跟崗學習,聽課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對課堂容量處理得很好,一節課下來,學生有“剛好吃飽”的感覺。可有幾位教師要么容量不足,要么一節課得用一節半的時間來完成,下來後和他們交流時,他們都說:我的教案是那么設計的,一種情況是如果容量大了,怕一節課上不完,落下一個完不成教學任務的評價,另一種情況的理由是《教師用書》上是這么設計的,要一節課來完成這一節的內容,要想完成,還想學生學會就只能這么上,所以得拖堂了。

由此我想到了一節課的容量該如何把握的問題。

我認為,一節課容量的把握來源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得益於對課標信息容量大小的準確理解,得益於對學生學情的深入了解,得益於對整個知識鏈條的總體把握,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到取捨合理,收放自如,甚至是舉重若輕或舉輕若重。

15、主題詞: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揭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體現教學內容的結構和教學的程式。它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效果,便於學生延時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好的板書能夠將教學內容提綱挈領地表現出來,能夠讓學生把握住學習的重點、難點,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高效優美的板書設計既可以給學生以智慧的啟迪,又能給學生美的享受,還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養成性教育。只要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實際當中勇於改革,不斷探索,板書設計的藝術之花定會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