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日記(一)

胡德嶺老師最後又提出了幾點要求:一、貫徹教育部、教育廳檔案精神、領導講話精神,以激發學習精神;二、關於承訓學院方面,教學要突出針對性、實用性,讓學員有所收穫,強化管理,人文關懷並重;三、關於參訓老師,提兩點希望,一是充分認識到肩負的責任;二是對頂崗學生多多關心。辦公室設在遠程教育學院,其作用是協調和聯繫,做好服務工作。

10點18分,開班儀式終於結束。

下午按照安排是開中秋茶話會,地點是在文學院三樓301室。主持會議的楊站軍老師帶著兩個學生做了充足的準備,我們剛剛趕到,會議桌上已經放好了花生、瓜子、蘋果、香蕉、月餅。我們的茶話會,先是做了自我介紹,而後是楊老師讓我們提自己到這裡來遇到的問題,他讓學生一一做了記錄,能解答的,耐心的給以解答,不能當場解答的,都答應在課後向相關單位提出來,爭取解決。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一位名叫劉國印的老師的風趣介紹,還有就是我們老師們對參加這次培訓的嚮往和學習的信心。

雨成了我們感覺最最難受的,無法長時間的在外行走,無法到自己嚮往的地方去。只能困囿在住處!而且,雨伴著風,還有了越來越大的趨勢。

國培日記之三

xx年9月12日星期一 中雨

上午到文學院二樓多媒體教師聽胡山林老師的中秋講壇。楊站軍老師對胡老師的介紹是河南省文明教師,網上無記名投票最佳教師。他先是坐在多媒體電腦桌前,而後走到講台前,娓娓而談,以中秋為引,說起漂泊感,說起如何排解,語言平淡自然沒有絲毫的做作,也沒有一絲的張揚。出乎我們意料的是,胡老師談起的話題竟然是人如何看待死!而且毫不諱言,對自己也加以調侃。一個是關於上帝秘書的徵詢,一個是莊子的生死觀。騎破腳踏車的快樂,平民的幸福,此時我想到的是《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還有《老大的幸福》。的確,常人的幸福是很好尋覓的,只要自己用心去捕捉。教育的目標是啟迪思想、學會生活。

胡老師的教學主題是《文藝學專題》

《文學欣賞導引》意即怎樣欣賞文學作品,怎樣分析文學作品。前身是八十年代的《文藝欣賞心理研究》。下午繼續學習,胡老師的課據說可是一座難求。

學習結束,到宇飛的寢室上了會兒網,把準備好的日記發到了自己的空間。這幾天的學習可真是充實